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今年我是第一次参加高考阅卷。面对高考,我们都是考生,高考是严肃与神圣的,阅卷也是同样,因为自古就是与人们的命运挂钩,无奈着“大学生吃低保”的同时,我们也在感受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的发展。高考检验得不仅仅是高中考生的知识,她同时还在考验着我们这些阅卷的老师的良知、我们的中学教育现状和高等教育的最终归宿,既可以了更主要地是了解评分的细则、标准以及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明确今后教学和高考备考的方向。
首先谈一谈今年高考评分的标准和细则。
以第38题第4问为例: 第三问是“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6分。
标答:状况:分为贷款和租借;在一些关键年份援助显著增加。2分;对华援助原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援助中国,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有利于美国自己。2分。在笔者的阅卷过程中发现有的同学只答出了原因,因此只能得4分,很多学生失掉了2分,就是因为没有答出状况,这是审题失误造成的。其实,本小题设问其实是两小问,一是“状况”,二是“原因”。学生答题中基本上存在着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先答“状况”,后答“原因”;另一种是先答“原因”,后答“变状况”,按道理说两种方式都可以,但是最后从学生得分情况分析,采取第一种方式答题的学生的得分明显偏高于后者。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我们一般人都习惯于“你问什么我答什么,你先问我什么,我先答什么”这样的正常程序;二是该题两小问存在着因果关系,“状况”是结果在前面,而“原因”在后面,这样就打破了传统的“因”在前“果”在后的方式,但是许多学生学还是采取了先因后果的方式,答题顺序刚好与该题的设问顺序相反;三是我们老师平时教学中训练一般都要求学生按设问顺序作答,我们的阅卷老师也大多习惯按这种方式去找得分点,如果学生不按这个顺序,很容易导致阅卷教师看漏得分点;四是标准答案本身也是按设问顺序拟定的,先答结果,然后答原因。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按照题目要求采取按设问顺序“先果后因”作答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不按设问顺序“先因后果”的模式。这无疑给我们老师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平时教学训练一定要坚持让学生按设问顺序去答题,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其次谈谈阅卷教师怎样阅卷。
老师们都知道,现在已经实行网上评卷。我认为网上评卷最大一个特点就是速度快,一份试卷,一闪而过。根据分工,阅卷教师每人阅一道小题,每份试卷一般在8秒左右完成,每天每位教师一般大约至少要阅约3000份试卷,最多的教师可阅大约8000份试卷,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工作量大大增加,每道题必须有两个以上老师评卷,湖北文科考生有9万多人,而阅卷量18万多份试卷,感觉很累,天天盯着电脑,眼冒金星,而且阅卷教师多,层次多,阅得太慢太少,或者吻合率太低都会受到警示。因此,阅卷工作可以说是既紧张又辛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90412.html
相关阅读:历史模块与历史教学
从一则材料分析中国的对内改革方针
转变历史习题讲评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西班牙内战
武昌起义的经过 历史意义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