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
题。
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
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
语音短信”“
免费”“
移动”“
便捷”
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同、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对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已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
空间及腾讯微博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选自《新华文摘》
第17
期,有删改)
16.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的一项是(3
分)
A.
微信是即时网络时代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B.
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
C.
微信潜在用户消费能力增强
D.
在传播上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即时网络时代的微信,以其独有的特点备受市场关注,其用户数量增长迅猛。
B.
基于私密性,微信朋友圈并不支持转发有关信息,也没有设置照片分享功能。
C.
微信的用户每天都可以获取来自腾讯系统发送的很多新闻,信息接收量大。
D.
微信无法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原因是其大众传播能力较弱。
18.
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微信和微博在传播上有哪些不同?(6
分)
微博从接受信息进行初级转发开始,呈现的是爆发式传播状态。在微博上添加“
关注”
行为所形成的是一种不对称人际关系,这种过程很容易将人际关系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人,因而使得个人社交范围大大拓宽,“
粉丝”
可高达数十万乃至上千万。松散的社交关系使微博具备了一对多的大规模群体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微博大众化传播成为一种现实。微博借助转发使影响力几何级增大,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
(选自《新华文摘》
第17
期,有删改)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 D
解析: “
点对点的精准定位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
。3
分。
17.
选A 3
分,选B 1
分,选C
、D
不得分。解析:B. “
微信朋友圈并不支持转发有关信息”
概括有误。C. “
获取……
很多新闻”
概括有误,微信接收腾讯系统发送的新闻每天只有2
条。D. “
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
概括有误,主要原因应是“
点对点的精准定位”
。
18.
答案要点:
(1
)传播方式不同。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微博表现为一对多的传播特征。
(2
)传播规模(范围)不同。微信没有向朋友圈外转发的功能,微博从初级转发开始,呈现的是爆发式的大众化传播状态,呈长链条的多级传播。
(3
)传播功能不同。微信传播功能弱,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没有图片分享功能;微博传播功能较强,除了具有上述微信没有的功能外,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等。
(4
)传播安全性不同。微信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尊重个人意志,微博呈现大众化传播特性,私密性差。
【评分标准】每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54991.html
相关阅读: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