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之砚
10
前,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公交车上,每天都有一位80
多岁的老太太去上班,穿件打补丁的衣服,一双军绿色的解放胶鞋,下班的时候还会带上两个单位食堂里买的馒头。
2006
,92
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但痊愈之后照样去单位,单位每次会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春光明媚日初起,背着书包上班去。尊询大娘几许,九十高龄有童趣。”
同窗王大珩贺何泽慧90
华诞诗,诙谐打趣。
朴素不仅是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参加国际会议仍如此,她脚上穿的鞋,打了三层补丁;她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这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太太,而是一位吃过洋面包的科学家。她1936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0
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43
起在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
起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试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在物理学界,她赫赫有名,被称为中国的“
居里夫人”
。从2005
到
,温家宝总理先后六次看望她,让更多人知道了她的名字——
何泽慧。当然,何泽慧的出名还因为她的丈夫——
钱三强。两人是清华同班同学。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钱三强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
1943
,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七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25
个单词。
何泽慧与钱三强的美好姻缘就是从这封短信开始的。1946
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来到了战后的巴黎,与钱三强正式结婚。婚后,二人同在居里实验室工作,共同发现了核裂变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轰动世界。从此他们的生活和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事实证明,他们用一辈子的风雨与共、相依相携履行了爱的承诺。
朴素而久远的不仅有爱情,更有对国家的挚爱。何泽慧老人一生的重大选择,无不和祖国的需要连在一起。“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
,这不是赞颂,而是对何泽慧那一辈学人的精神世界的白描。1936
清华毕业后,何泽慧到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喜欢听评弹的苏州女子,在抗日救亡的时代,毅然选择实验弹道学的专业方向。l940
,她以论文《一种新的精确简便测量子弹飞行速度的方法》获得工程博士学位。
她坚信只有科学能够使祖国尽快摆脱贫弱落后的局面。l948
夏,何泽慧同钱三强一起带着刚出生七个月的女儿,
回到祖国,参加北平研究院原予学研究组的组建。由她具体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开展工作,经过几努力,于1956
研制成功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核乳胶。
1955
初,何泽慧积极领导开展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的实验准备工作。1958
,中国第一台核反应堆及回旋加速器建成后,她担任中子物理研究室主任。她是中国中子物理与裂变物理实验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最早的推动者。
初夏,97
岁的老人驾鹤西去。人们前往她家吊唁,发现她住的是一套老旧的单元房,灵堂则是她不到14
平方米的小客厅。遗像上的老人满头银发,微微抿嘴,淡淡微笑,朴素一如生前。
钱三强、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何泽慧……
相继辞世的新中国第一代科学家,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风范绝代,倾慕后世,风骨伟岸,无需雕饰。
在苏州十中校园,原来的振华女中,有两块篆刻遥遥相对。一块是l932
何泽慧毕业时写下的“
仁慈明敏”
,一块是2006
,何泽慧为百母校的题词——“
爱国奋进”
。从“
仁慈明敏”
到“
爱国奋进”
,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
有删改)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80
多岁的老太太乘公交车上班,穿补丁衣服和胶鞋,下班的时候还带上从单位食
堂里买的馒头。这些事件体现了何泽慧朴素的品质。
B
.何泽慧与钱三强情深意长,早在1943
,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时,在德国留学的何
泽慧就曾给在法国的钱三强写信,表达自己的心意。
C
.何泽慧将事业与国家紧密相连,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你恋着我,我恋着你,是山是海我拥抱着你”
,便是真实的写照。
D
.何泽慧老人去世时,人们发现她住的是老旧的单元房,客厅很小,旨在说明总是赞
扬科学家朴素是不够的,国家要切实改善科学家的生活。
E
.本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事迹来体现何泽慧无需雕饰的风骨,并运用外貌描写等手
法来表现她“
仁慈明敏”“
爱国奋进”
的精神品质。
(2)
为什么说何泽慧“
堪称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楷模”?
请简要分析。(6
分)
(3)
文章第一段从何泽慧八九十岁开始写起,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 (6
分)
(4)
文章最后写道:“
这位苏州女子用自己朴素而伟岸的一生,诠释了她的信仰。”
请你结合
何泽慧的一生,从“
朴素”
和“
信仰”
中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8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51684.html
相关阅读:《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