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国学守望者》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国学守望者 定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 国学守望者
定之
旅居杭城,已有数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寄情山水,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多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之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
姜亮夫(1902
~1995)
,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于己可为“
守身如玉德之花”
,于学则是“
南北归一学之宗”
,堪称一代大师。
姜亮夫在1922
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
,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在《自订谱》中,他说:“
十八日(1926
3
月18
日)
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
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
备取生”
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济之诸公。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
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在《自订谱》中,他言到:“1928
8
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请人为章曰‘
与屈子同’
。”
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而在1927
,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
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
王国维,字静安)
先生,继承先师先生(
生前)
治学的路子”
。此后便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28
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
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在《路漫漫兮修远——
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到:“
一九二七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
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
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
《二招校注》和以180
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
当今研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
。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
姜亮夫治学不仅勤恳严整,平日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姜亮夫说自己是个“
钝根人”
,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但正是这“
笨”
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
(
节选自《国学守望者——
姜亮夫传略》)
相关链接:
1
.姜先生的说法:“
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
。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
2
.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
3
.1979
,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
楚辞进修班”
。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
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
B
.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
C
.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
D
.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
守身如玉德之花”
的表现。
E
.1926
3
月18
日,姜亮夫曾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奋读书。
(2)
传记首段说“
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
,作者自问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
分)
(3)
文中第二段说“(
姜亮夫)
进可兼济一方”
,他的“
进”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6
分)
(4)
姜亮夫一生辗转,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1)(5
分)B 3
分;置2
分;C1
分 (A
姜亮夫在巴黎的所作所为与他在楚辞上的宗师地位无必然联系;C
还因为其人格高尚;D“
守身如玉德之花”
错。)
(2)(6
分)
示例:自问实则是自责。一方面自责于自己寄情山水,任意东西,逍遥人生,并以此为乐。
(1

)
另一方面自责于对国学研究不深入。
(1

)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传主,
(1

)
概括总领全文,
(1

)
以自己的不足反衬姜亮夫的深厚的国学功底与高尚的人格,
(1

)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

)
(3)(6
分)
示例:

治学高远: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精研楚辞,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

倾心教育:姜亮夫倾心教育,古稀之接受重托,为培养《楚辞》方面的师资而欣喜不已。

忠诚祖国:关心国事,揭露军阀,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面对国家于水火之中而折节读书,研究屈原《楚辞》;在巴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
(
每点2
分,共6
分。)
(4)(8
分)
示例:姜亮夫执着探求,深得学术真谛,爱国明理,笃守为人之道,是他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

国学大师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等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对姜亮夫学术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勤恳踏实的精神。他勤于笔记,潜心学术,执着严谨的品质奠定了他的国学功底。

爱国明理的品质。在巴黎抛弃学位抄录拍摄中国文物是出于拳拳爱国之心,他从事屈原研究是因为他认为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这种精神使他能够触摸到治学的真谛。
(
每点
2
分,共
6
分。
)
启示:应该围绕为人与为学相辅相成的核心,适当联系现实进行阐释。(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43661.html

相关阅读:《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