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勤奋好学,12
岁时所画的人物、花卉等形象逼真,令人称奇,被人们誉为“
小神童”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绘画技艺,张大千16
岁时便进入重庆“
求精中学”
,两后又与二哥张善子一道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京都学习染织技术兼攻绘画技艺。从日本回来后,张大千便投拜于上海著名学者、书法家曾熙(号农髯)门下学习。
1920
,张大千从内江返回上海拜江南著名书法家李瑞清和曾熙学习书法并兼学写诗词。此时的张大千抛开一切烦心之事,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艺中。他在听从曾、李二位老师谆谆教导的同时,努力拓展学艺思路,在勤练“
三代两汉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
之时,效八大山人绘墨荷,练石涛和尚画山水,张大千的书、画、诗三艺日渐精熟。
1925
,仅27
岁的张大千在上海举办了平生首次个人展览,获得巨大成功,令上海书画界人士称奇不已,也给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立足画坛、走上职业画家道路奠定了基础。
从上世纪20
代后期开始,张大千为了广泛收集素材,曾三上黄山,两登华岳,数攀峨嵋,久居青城,对景写生,做画稿无以数计,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其间,先后被推选为全国第一届美术展览会干事会员、中国古代名画展览代表,被国立中央大学聘为艺术系教授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1931
,张大千赴日本参加国际画展,再次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赞叹“
大千之画美矣”
。
为了寻求中国绘画的发展之源,1941
,张大千奔赴敦煌临摹壁画。此一去,竟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此间,张大千背上了巨额债务,但他克服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惊人毅力,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临摹了敦煌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309
号,因此成为为莫高窟编号的第一位中国人。同时他还作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考证、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敦煌艺术重放光芒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
秋,张大千离开局势混乱的四川赴印度举办画展前,儿子张心智曾以家中所剩敦煌壁画如何处置动问,他默然不语。张心智再问,他才说:“
这200
多幅壁画,当我耗尽心血,来之不易。多次有人高价求购,我都柜绝。因为这是祖国的文化遗产,日后总要交给政府的。此去我万一真的回不来,你就把它交给当权的政府来保管,只要他们真心热爱艺术,重视祖国文化遗产。”
上世纪五十代初,张大千寄居阿根廷期间,在成都的夫人曾正容与儿子张心智,按照他离开时的嘱咐,把放在家中未带走的当临摹的125
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完成了他的心愿。
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一个国家。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而他那挽袖挥毫、落笔拂须的神态,确也堪称一位表里相符的中国“
文化大使”
,为中国美术赢得了极高的国际荣誉。
1958
,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张大千以一幅中国画《秋海棠》荣膺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并被该学会公选为“
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
。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1956
张大千应邀在法国巴黎举办画展时,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他们倾情畅谈,切磋技艺,互赠礼品。此次“
张、毕”
会见,被西方报纸誉为“
历史性的会见”
、“
中西绘画大师首次会晤”
。从此画界便有“
东张西毕”
的美传。据说毕加索晚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 (
选自《新西部》,有删节)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
.张大千16
岁的时候进入重庆“
求精中学”
学习;两后,又与二哥张善子到日本留学。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B
.1925
张大千在上海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这给了张大千巨大的精神鼓励,为他真正立足画坛奠定了基础。
C
.1931
,张大千再次到日本参加了国际画展,并引起轰动。徐悲鸿在《张大千画集序》中赞叹“
大千之画美矣”,
高度评价了张大千的画。
D
.张大千在敦煌苦苦面壁摹画近三,他终于完成了一次对人类艺术的发掘和传播的工程,并且为中国敦煌文化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E
.张大千的中国画《秋海棠》,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界现代美术博览会上获得了由国际艺术学会颁发的金牌奖。这是祖国首次赢得的最高荣誉。
(2
)张大千为中国敦煌艺术作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
(6
分)
(3
)为什么张大千堪称“
中国文化大使”?
(6
分)
(4
)张大千与西画大师毕加索会晤,成就了画界“
东张西毕”
的一段美谈,据说毕加索晚习用中国毛笔作画,就是受了张大千的影响。这给了你哪些启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答C
给3
分,答D
给2
分,答B
给1
分;答A
、E
不给分。
解析:(B“
获得了书画界人士的高度赞扬”
的说法不够准确,
原文是“
上海书画界”
。A“
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
后是为了学到绘画技艺”
的目的划分过于机械、牵强。张大千进“
求精中学”
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
绘画技艺”,
赴日本留学之目的也应包括学到“
更多的知识”,
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不应割裂开来。E
原文是说“
这是中国人在美术方面第一次获得的最高荣誉”
。)
(2
)①
临摹了敦煌中六国、两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等历朝的壁画精品达三百幅。②
为敦煌莫高窟洞窟编号至309
号。③
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考证、研究等工作。④
临摹的125
件敦煌壁画全部交给四川博物馆保存。(答出三点即可)
(3
)①
从时间上看,张大千去国远游几十,在一定意义上传播了中国文化;②
从地域上看,他的足迹遍及欧、美、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着实地宣扬了中国文化;③
从活动上看,他曾在二三十个国家巡回举办画展,几乎是一一个国家。
(4
)观点一:文化无国界。绘画属于一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
观点二:只有民族的,才有世界的。民族艺术是民族的瑰宝,只有民族的艺术做好了,才会有世界艺术的大发展。
观点三:融合是一种创新。只有善于接纳,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才有艺术的创新。(
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从题干中可以分析得出两个重要信息,两人的会晤也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毕加索晚用中国毛笔作画,这是不同文化的交融。谈个人的启示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40911.html
相关阅读:《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