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他叫周祖福,不过,.
我更想称他
岁的时候,做船工的父亲过劳病故,将他撂给了寡母,从此靠母亲当佣做“
女红”
糊口。日子足够艰辛了,偏偏他又喜欢需要财力支撑的书画;
那代战乱肆虐,偏偏他又怕刀怕枪,闲下来喜欢独在一隅细腻感情;
如果糊涂一点,也一样可以快活,偏偏他又精细、聪颖,想干出番事业让人瞧瞧。他的路,很不好走。不好走也许让他想到了飞,他将自己比拟为一只嘴角出血的杜鹃,觉得还没到位,再前缀一个“
瘦”
,瘦鹃在啼血。那时他还在读中学,居然一个月写成发在《小说月报》上的八幕大剧《爱之花》,文章前的署名,已是“
泣红”_-----_
文字未到,愁苦已在。
②
做上了老师以后,少情窦点开了一个活泼秀丽的女生周吟萍,郎才女貌,爱得死去活来。可是,再深的爱,能跨得过殷实富户对一个穷书生的鄙薄吗,最后,只留下宝、黛那样的残局。“
紫罗兰”
是周吟萍的英文名字,之后他办的刊物叫《紫罗兰》叫 《紫罗小片》,他的文集叫《紫罗兰集》《紫罗兰外集》《紫兰忆语》,他的花园叫“
紫 罗兰庵”
叫“
紫兰小筑”----
他这样啼血!
③
这样的身世,决定了他的缠绵悱恻,决定了他属于“
哀情巨子”
,也十分自然,成了“
鸳鸯蝴蝶"
里的主角。上世纪二三十代,社会动荡,矛盾错综。铁肩文人已在写《子夜》写《呐喊》了,他出的书是《鸿雁知己》《新秋海棠》;
更热血些的,己在办《新青》了,他在办《礼拜六》,一本“
宁可不讨小老婆,不可不读礼拜六”
的杂志:知识分子都无不在“
先天下之忧而忧”
了,他呢,他购得苏州王长河头一个废园,辟出个周家花园,在里面畜养绿毛老龟,移植五人墓畔义士梅,伺候自居易手栽的槐树古桩。这个人,吝啬的上帝,只给了他这样一副弱骨柔肠。
④
也是这个人,当日寇虎视中国时候,就这副骨肠,但仍然爱国情挚,还是在坚持正义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卖国奴日记》,又写下《祖国之徽》《南京之国》,21
个文人在发起文艺界同仁“
团结御侮”
宣言时,也没有少了他。
⑤
日本人来了以后,那样的文章没地方发了,但积压的忧愤和才华仍在。他在找可走的路,找上了水石、花木盆景,一条独特的宣泄蹊径。这个时候,先生开创了以历史
名画为蓝本,构筑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先河,又结交苏州“
二朱一叶”(
朱子安、朱犀园、叶菁)
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
六台三托一顶”
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粗扎细剪、活泼细腻的苏派风格。l939—1940
,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那时他做唐寅的《蕉石图》,拳石,浅盆,两株青翠小芭蕉相携相映,那样简约,那种清淡,让你觉得这里己离香格里拉不会太远。再后来,他给沈周构筑的《鹤听琴图》,古木下一老叟,悠然抚琴中,点石痴迷不醒,仙鹤飞来不去,一时间,我们也似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有了对接。世间人群,有的喜欢说,有的喜欢做,也有的做不了大事却学会了说大话。说大话和做小事之间,他选择了窄路小事,做这种小事,居然也给世间亮出了一位“
大师”
。
⑥
这样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气磅礴和暴风骤雨成了社会主旋律。待他蓦然回首,一些旧体制过来的朋友已调整了视角和步履,有了新业绩。他旧学太多太深,转不过身来,自觉与时代有了距离。我想象他,像只惊兔,呆在窟中,敏感而胆怯。“
惊兔”
从一个方向看去,也得到了政府的许多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在接受公众的深受和赞赏,他畅想着融入洪流,大干一场,实现“
要他海外虬髯客,刮目相看郭橐驼";
从另一个方向看去,又发现即使他在谨慎作文,小心做人,依然不时见到报刊不断在揭他的伤疤,说他的不是,他觉得还是退避三舍,置身事外比较明智。他也像一只特爱惜羽毛的瘦鸟,就这样状态,仍有《花前琐记》(1955)
、《花前续记》(1956)
、《花花草草》(1958)
出手,且篇篇清丽可诵。这“
瘦鸟”
,柔情似水,且有美癖,即使池中金鱼也另取爱称:他的“
翻腮”
叫“
珠帘卷”
,他的“
水泡眼”
称“
眼儿媚”
,连“
堆肉"
也是“
玲珑女"
。先生的境界很理想,可以说他给花木、水石的浇灌,是生命,做着做着,他自己也成了一盆高雅而脆弱的盆景。先生其实清楚,他不是山,不是江,不可能雄伟或者奔腾,他只是枫林雅集外的一条涓流,半窗晴翠间的一只瘦鸟,或竹海饮马,或孤山樵归。
⑦
这样又到了“
文革”
。“
文革”
是要荡涤一切的,毋庸说了,当然的“
革命对象”
。
8
月20
日
⑧
虽然他写过不少爱国文字,也将高尔基的作品第一次介绍到中国,还得到过鲁迅的赞扬,虽然他一世厚道忠诚,没有一次缺过德,也没有坑害过一个人,但这些都不算了。旦然也将领袖赠给他的芒果、香烟尊为圣物,供奉在家,也将高层领导的题词纪念册,放在枕边温习,而这些,反而被判为伪装和两面派,加深着他的罪过。
⑨
那时候我们都那样想成为“
左派’’
,都认为只要沾上“
革 命”
,就绝对光芒万丈。我们都对着孤立的一个,挥着拳头吐着唾沫,总认为声浪最高的那边,真理就最强最多。而那天,他回到家中,古木伤残,花草呻吟,原先塞满古董的一排大柜七倒八歪,空空如也,一生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
这也是他的命根之一,早成灰烬,院外广播震耳,大幅标语越过院墙,直闯院内。能见的路口全塞死了,他又坚持了两天。院中还有一口井,本来早塞了,应众多“
紫兰小筑”
来客的要求,他恢复了那口井。他投了井。
⑩
他用得最多的名字,是周瘦鹃。泣红,本来是他的一个笔名,不幸成了他的宿命。
(
本文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看似简洁平淡,但不乏作者对周瘦鹃的评价与同情。
B.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为读者展示了周瘦鹃不幸悲哀没落的人生历程,令人同情。
C.“
泣红”
是周瘦鹃的笔名,文章用“
泣红”
作为标题,既吸引读者兴趣,又形象地概括了周瘦鹃的命运。
D.
建国后,周瘦鹃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看重,他的一花一木也端坐大雅之堂,在接受公众的深受和赞赏。
E.
文章第8
段,作者连用3
个“
虽然”
,充分肯定了周瘦鹃在翻译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他的人品。
(2)
阅读文章第⑤
段,分析作为文人的周瘦鹃为何会成为“
盆景大师”
(3)
按时间顺序,概括周瘦鹃的人生经历。
(4)
请结合文本分析周瘦鹃的性格并探究其不幸命运的根源,说说你又是如何评价他这个人的。
答案:(1)B
、E(B
项不正确,周瘦鹃并没有“
没落”
的人生。E
项,第三个“
虽然”
不是肯定贡献,也不是肯定人品,而是突出他的“
敏感而胆怯”)
(2)
解析:本题综合考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能力。可以从外因(
客观原因)
和内因(
主观原因)
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6
分)
客观上,日本侵华,文章无处发表,但还有积压的忧愤和才华。(2
分)
他不断探索可走的路,找到了花木盆景,作为宣泄的蹊径(1
分);
他开创了以历史名画为蓝本的神情俱妖的立体意境,又结交了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苏派风格(2
分)
。1939—1940
,两次参加盆景大赛,两次夺冠,终成盆景大师(1
分)
。
(3)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可根据文意,将其一生大致按照幼时(6
岁至成)
、二三十代、“
日寇虎视中国”
时、日本人来了以后、新中国成立后、“
文革”
时等分为六个时间段,进而根据文意加以概括
答案:①6
岁的时候,做船公的父亲过劳病故,从此靠母亲当佣工做“
女红”
糊口。读中学时,发表八幕大剧。当了老师后,恋爱失败②
后来成了蝴蝶鸳鸯派的代表人物。上世纪二三十代,他出书办杂志③
当日寇虎视中国,他坚持正义和善良。他写下《亡国奴日记》《卖国奴日记》,有写下《祖国之徽》《南京之国》,发起文艺界同仁“
团结御侮”
宣言④
日本人来了以后,他又结交苏州盆景名家,切磋琢磨,突破“
六台三托一顶”
套路,注入文化灵魂,形成苏派风格。1939-1940
,上海举办中西莳花盆景大赛,先生两次夺魁⑤
新中国成立后吧,他得到政府关怀和看重,也受到一些批评。创造篇篇清丽可诵⑥
文革时,他挨批斗,最终投井自杀。
(4)
解析:本题考查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分析其性格,应结合其人生经历特别是典型事件,分析其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进行概括。探究其不幸的根源,应从其个人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分析。评价传主,可结合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可提出自己的合理见解。
答案:①
性格:感情细腻,精细;
聪颖,多才多艺;
爱国,坚持正义与善良;
敏感,高雅而脆弱
②
根源:自身的性格,旧学太重,与时代有距离,沉浸于自己的理想境界;
社会动荡,没有给他以良好的创作何生活空间③
评价:一个被社会洪流吞噬的文人,其才华令人赞美,其命运令人扼腕同情。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537887.html
相关阅读:节选自凯特?肖班《一小时的故事》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核》
《回家 [美]皮特?哈米尔》附答案
《杰克太太的救赎 》阅读答案
《琥珀手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