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实用类文本阅读《朱自清》答案及解析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记叙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朱自清 朱自清 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 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朱自清
朱自清
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一九三七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于一九四八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
琐话”
,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
清”
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
急”
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
厚”
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写新诗,晚写旧诗,古人说:“
温柔敦厚,诗教也。”
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
毕业生,查历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
有枣没枣打一竿子”
,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
编辑室杂记”
里写:“
朱自清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
这一期出版在一九四八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先生。这使我非常感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
五四”
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论语》有“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
旧雨来,今雨不来”
。这是人之常情。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看见他,个子比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
一看就是个书呆子。”
我说:“
能够看到先生的流风余韵,我很高兴。”
(选自《负暄琐话》,作者张中行,有删改)
(1
)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
.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
B
.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
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
,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
清”
字。
C
.文章名为“
琐话”
,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
.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
行”
,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
行”
相比,他的“
学”
和“
文”
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
.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
)结合全文,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
分)
(3
)请从作者与先生的交往中举例说明朱先生“
待人厚超过常格”
。(6
分)
(4
)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
德”
与“
才 ”
关系的理解。(8
分)
【答案】
(1
)【选B
给3
分,选E
给2
分,选A
给1
分】
(2
)①
朱自清先生品行高洁,待人厚,律己严,性格敦厚,明是非,重气节。②
朱自清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文思缜密,有值得人反复诵读的专著。朱自清先生散文风格自成一派,文笔清丽绵密,真挚而富于情思。(6
分。每条2
分)
(3
)①1947
,作者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包括朱先生在内的饱学之士求援,先生很快写了一篇内容切实的文章寄来,让本不抱希望的作者大为感动,足见其待人厚超过常格。(3
分)②
随着名声增大,地位增高,空闲减少,名人与旧交不再走动也是人之常情。但1947
五月前后的一天下午,作为著名学者的朱自清先生居然亲自登门看望作者,其待人厚超过常格可见一斑。(3
分)
(4
)参考示例:
司马光曾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说,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用



来统帅



,才能保证



的正当发挥,以



支撑



,才能真正有益于社会。文中的
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皆出众,而让作者感受最深也最为感动的是先生一生正派,明是非,重气节,待人厚,律己严的



,也即是



,正是其高尚的品德让人们对其学养文采感佩至深。
先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名知识分子理应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8
分。要有鲜明正确的观点,能辩证思考,并结合文中实例进行适度延伸拓展,酌情给分)
考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筛选出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例如,第三段和第六段,“
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
清”
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
急”
补救,以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
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
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
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
可抓住这些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从中筛选出能表现朱自清先生“
待人厚超过常格”
的相关语段,然后提炼出相关语句概括作答。答题区间在第4
.第5
段,可根据这两段具体内容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即可。例如,“
是一九四七,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先生。”“
万没有想到,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
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对才与德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中朱自清先生的“
才”
和“
德”
在文中的具体内容与表现,联系现实生活,从辨证的角度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88885.html

相关阅读:《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