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题。
文化创造是原有的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绝不是凭空的臆想和猎奇。正如列夫·
托尔斯泰所说,“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牛顿在给胡克的信中写道,“
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
。我们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是站在哪一个巨人的肩上,而是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文学上任何有价值的创造都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是中国文学最深厚宽广的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基础。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更应当清醒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坚守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像十八大提出的那样,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精神价值,借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将其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要怀着自豪、礼敬和虔诚的态度,汲取有益的文化因素,做到厚积薄发,为增强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供滋养。要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创作更多富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人在文化发展中是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文学创作是一项需要创造热情、创造冲动、创造精神的特殊脑力劳动。作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造力,在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家素质决定的。要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加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创造活力才有“
底气”
。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家要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作家应当成为思想的智者。要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世间万象看到事物本质,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自己的作品,使作品有新的内涵、新的创造、新的提升、新的境界。文学创造活力的激发,还要求作家具备“
勇开风气之先”
的胆量和气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冒’
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作家很需要这种“
闯”
的精神和“
冒”
的精神,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当然,在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更多的体谅、更多的帮助,形成尊重创造、包容差异的氛围。要真正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贯彻到创作中去,发扬“
学术民主、艺术民主”
精神,让作家在潜心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时候,更加地心无旁骛,更少后顾之忧,使作家的聪明才智尽情发挥。
(出自
1
月9
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
下列对于“
文学创造”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价值的文学创造是在民族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列夫·
托尔斯泰就说过,“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
B.
文学创造需要作家不断提高个人的学识,增强生活的阅历,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还要求作家具备“
勇开风气之先”
的胆量和勇气。
C.
我国作家的文学创造应融汇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思想价值、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所以,广大作家应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D.
在文学创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全社会都要允许和宽容在创造过程中的失误,给予更多的包容、体谅和帮助。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富有文化创造力的文化人都像牛顿一样“
站在巨人的肩上”
,即站在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肩上。
B.
中华文化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文学思想、情感、文化、语言和艺术最深厚宽广的土壤。
C.
人是文化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作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家创造力的高低和其作品中是否含有新的文化创造。
D.
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作家应当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融汇在文学创造之中。
B.
作家应该不断地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强化自我修养,砥砺意志品质,提升道德情操,积聚人格力量。
C.
作家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从实践创造中总结提炼,把独到的感悟融入作品,使作品富有创造性:有新的内涵、新的提升、新的境界。
D.
文章论述了作家应扎根在实践中,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学创造力,创作出更多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为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B 2.C 3.D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77811.html
相关阅读:《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