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兵
郭松民
湛蓝的大海,金黄色的沙滩,在法兰西六月的晨风中,一队身着军服的耄耋老人蹒跚着走来。清朗的阳光打在他们脸上,他们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
军乐队奏响了迎宾曲,礼炮轰鸣,轻的军官和士兵们庄严地抬起右臂
———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女王站起来了,总统站起来了,总理、首相和部长们站起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龄、不同肤色、不同性别的民众也站起来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欢呼
———
老人们知道这是在向他们致敬!
这是在诺曼底
———
这些耄耋老人都是
60
前在这里登陆的老兵。他们的很多战友长眠在这里,他们自己也曾经准备把血洒在奥马哈海滩上。今天他们之所以故地重游,就是为了接受欢呼,享受荣耀。希拉克总统在一个礼宾官的陪同下,再次向他们授予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然后致辞说,法国和欧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老兵此时此刻都在想些什么?我不得而知。曾经拍摄了以诺曼底登陆为背景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好莱坞大导演史蒂文
?
斯皮尔伯格,在纪念仪式后引用父亲当的一句话形容这些健在老兵的心境:
“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
”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老兵们可以放心了,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在这一刻还成了全世界注目的中心。
60
前的
“D—day”
,当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上滩头的时候,可能没有想过会有今天,但有了今天,他们当的牺牲,便全都得到了补偿。
诺曼底的庆典也吸引了万里之外的中国人的目光,有的媒体开始寻找参加过登陆作战的中国人。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固然值得给予最大的关注,但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老兵,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我们同样的关注呢?那些在卢沟桥、平型关、台儿庄以及在八漫长的战争中,所有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过的老兵,他们都在哪里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选一个适当的日子,比如
“
七七卢沟桥事变纪念日
”
,
“
八一五日本投降纪念日
”
或者
“
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
”
,让他们胸前挂满勋章,接受我们的欢呼和敬意,然后庄严地告诉他们:中国和亚洲对他们永远感激!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老兵们已经不多了,而且还在不停地凋零。抗战爆发时
20
岁的老兵,今就应该是
87
岁高龄了;抗战胜利时
20
岁的老兵,今也应该是
79
岁高龄了。一位接受了
“
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
的美国老兵霍斯勒说:
“
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
明是抗战胜利
60
周,我希望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隆重的庆典,能够听到有人对他们说
“
我们永远感激
”
,能够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听到他们欣慰地说:
“
我感到付出的一切都很值得
”——
如果我们错过了这一个时刻,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本文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19
.开头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就整篇文章而言,又有何作用?(
4
分)
20
.作者说,
“
这条消息让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感觉
”
,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要分析。(
5
分)
21
.在第
15
届
“
中国新闻奖
”
的评选中,本文深受评委们的青睐而荣获一等奖。请结合新闻主题和写法谈谈其获奖的理由。(
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9
.主要描写了法国举办纪念诺曼底登陆
60
周庆典的场面。(
2
分)写得既庄严又感人,表达对这些老兵们的敬意;(
1
分)让读者有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现场感,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可读性和感染力。(
1
分)
20
.(
1
)事到跟前才想起,是否晚了些;(
2
)为什么偏偏是媒体,而不是政府出现;(
3
)这样隆重的纪念活动我们是否也应该在抗战
60
周时举行一次;
(
4
)在我们给予在诺曼底战斗过的中国人以最大的关注的同时,却为什么没有给予那些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和日寇拼过刺刀的中国老兵以应有的、同样的关注,隐隐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缺乏感恩之心的关注。等等。(注:答出任何三点即可。每点
2
分,答对三点给
5
分)
21
.新闻主题:(
1
)在文中,作者直接亮出了观点
“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
”
。他从法兰西举办的隆重庆祝诺曼底登陆
60
周纪念活动中看到并想到了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东西
——“
感恩老兵
”
。这一主题反映出了作者可贵的独特视角和敏锐的新闻敏感。(
3
分)【或者(
2
)这篇新闻主题思想针性强。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竟然忘记了感恩,而且几乎成了一种可怕的时代病。针对现实存在并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感恩老兵》一文告诉人们:
“
一个知道感恩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
”
显然,通过这篇作品的广泛传播,将无疑能起到了
“
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
”
的作用。(
3
分)】
写法:(
1
)视角独特,主题新颖。能想别人所想,写别人所未写。一般情况写,新闻记者都是直接报道事情经过,而没有由此及彼的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独到的、深刻的见解。(
3
分)【或者(
2
)真实记录,生动感人。在文中,作者不但真实地纪录了庆典现象,而且也真实抒写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反映了社会的真实一面,触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而使文章感人至深,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
3
分)】
得分要点:新闻主题正确的并有所分析,
3
分;能扣住一点写法并适当展开分析,
3
分。只要主题正确、方法正确,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66860.html
相关阅读:《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