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海军
单位:河南漯河三高
近些,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步回归和教材改版、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文言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也由无到有,连续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2002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第一次亮相,分值为
5
分;
2004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文字量大大增加,分值也从
5
分增加到了
8
分;
2005
至今,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分值普遍稳定在
8
分到
10
分之间,成为整个试卷中除作文以外单个小题中分值最大的一道。
文言文翻译主观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它考查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诸多文言知识点。而这些文言知识点也正是语文课本的学习重点之一。例如:
1
、其李将军之谓也?(
2002
全国卷)
此句主要考查虚词“其”和特殊句式“……之谓也”。
由课本可知,
“其”作副词用时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表疑问或反问语气,一是表推测语气。结合语境考虑,句中的“其”
应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之谓也”这种句式在《秋水》一文中出现过:“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所以,结合课本所学,此句应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
、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2003
全国卷)
此句重点考查词类活用,句中的“廷”、“面”是名词活用作状语。这样的例子我们不是没有学过,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就有“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其中的“面”即为名词活用作状语。因此,此句可译作: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3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2004
广东卷
)
此句主要考查文言常见句式。“奚以知之”是一个宾语前置倒装句,类似的例子在《逍遥游》中出现过:
“奚以知其然也”。因此,翻译这个句子应该驾轻就熟,此句应翻译为“不知道您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呢”。
4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2005
全国卷二)
句中的“丧”是翻译时的一个难点。在这里,“丧”应按为动用法理解,意即“为……治丧”。尽管为动用法很不常见,但我们还是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踪迹,如《病梅馆记》“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中的“泣”,就是属于为动用法。
从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和课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备考时必须改变过去一味只做模拟题的做法,特别是在最后的两三个月,应腾出一些时间,回归课本,注重课本复习。那幺,我们应该怎样复习课本呢?
一、疏理文言知识点,使之形成体系
现行的高中语文课本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文言知识点,但这些文言知识点散布于各篇文言文课文,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在备考时,我们不妨对这些文言知识点进行分门别类,通过归纳疏理,让知识形成体系。笔者认为,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1)
重要文言实词。
(
主要是《教学大纲》中列出的常用实词和课后练习的
'
一词多义
')
(2)
重要文言虚词。
(
主要是《考试说明》中规定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
)
。
(3)
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4)
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偏义复音词。
(5)
词类活用。
(6)
文言常见句式。
(7)
文言特殊句式。
以上每项归纳整理中都必须附上相应的例句、详细解释和出处。
二、精选范文进行操练,逐字逐句翻译
为学以致用,使掌握的文言知识点落到实处,我们可以精选
10
至
15
篇左右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言文课文,逐字逐句翻译,不留任何疏漏和死角,在实际操练中理解
“
信、达、雅
”
的翻译原则,培养
“
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
的翻译习惯,掌握
“
留、补、删、换、调
”
的翻译技巧,增强文言语感,切实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众所周知,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在高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分值也稳中有升,但从每考后反馈情况来看,此题的得分率却一直不够理想。究其原因,除了文言文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久远,考生普遍对之感到隔阂和陌生外,备考方法不当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因此,笔者建议正在忙于备考的广大考生: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备考,千万不能求远舍近,忘记了对身边语文课本的复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34002.html
相关阅读:认识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
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探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规律
高考人物传记复习对策
阅读测试中暗示的解答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