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费孝通《将“心”比“心”》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 16 题。 ① 传统意义的中国人,对于 人 社会 历史 的认知是基于 内 外 这个维度而构建的:一切事物,都在 由内而外 或 由表及里 的一层层递增或递减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6
题。

传统意义的中国人,对于“
人”“
社会”“
历史”
的认知是基于“
内”“
外”
这个维度而构建的:一切事物,都在“
由内而外”
或“
由表及里”
的一层层递增或递减的“
差序格局”
中体现出来。因此,在中国传统思想探索中,对于“
我”
的关注,自然地就继续向“
内”
的方向深入,引出“
心”
这个范畴。
②“
心”
是自我体验和修养的一个核心概念。它的内涵十分广泛,包括思想、意识、态度、情感等等,但我们特别要关注一个内涵,是它常常倾向和暗示一种“
主体性”
,就是说当人们谈到“
心”
的时候,总是自然产生一种“
心心相通”
的感觉,即使讨论别人的“
心”
的时候,其口吻就像一种“
设身处地”
的类似于“
主体”
的角度在说话。像“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这个“
心”
,就有这种感觉,这首诗中杜甫好像和几百前的孔明获得了一种跨朝代的“
通感”
,仿佛在直接感受孔明那种“
良苦用心”
。在这种陈述的习惯中,“
将心比心”
的说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③“
心”
的概念的另一个特点,是它含有很强的道德伦理性,因此“
心”
也自然地代表着“
做人”“
为人”
方面的最需要珍重的东西。当你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背后假设的“
我”
与世界的关系已经是一种“
由里及外”“
由己及人”
的具有“
伦理”
意义的“
差序格局”
。而从“
心”
出发的这种“
内”“
外”
之间一层层外推的关系,应该是“
诚”“
正”“
仁”“
爱”“
恕”
等,翻译成今天的语言,就是说这种“
内”“
外”
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真诚、共存、协调、和睦、温和、宽厚、利他、建设性的等等。这种关系是符合“
天人合一”“
推己及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人际关系的生命伦理道德的。“
心”
的主观性和它的道德性,包含着对认知主体的“
人”
本身的鞭策和制约,这种观念直接把“
我”
和世界的关系公开地“
伦理化”
,理直气壮地把探索世界的过程解释为一种“
修身”
以达到“
经世济民”
的过程。从“
心”
开始,通过“
修、齐、治、平”
这一层层“
伦”
的次序,由内向外推广开去,构建每个人心中的世界图景。

(取材于费孝通《将“
心”
比“
心”
》,有删改)
14
.下列对文中“
心”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心”
是关乎自我体验和修养的概念,它的内涵包括思想、意识、态度、情感等。
B
.“
心”
常常倾向和暗示“
主体性”
,说到“
心”
时,总会产生“
心心相通”
的感觉。
C
.“
心”
代表“
做人”“
为人”
方面最需要珍重的东西,因为它有很强的道德伦理性。
D
.“
心”
有主观性和道德性,它把我与世界联系起来,由外而内,达到“
经世济民”

15
.下列诗句中“
心”
符合文中“
心心相通”
的意思的两项是(4
分)
A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D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E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6
.阅读下面材料,请从第③
段中选三个四字词语(不含标点),填写在下面方格中,指明“
我”
实现愿望的正确途径。(5
分)
材料:在英国最古老的一个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这样一段文字:当我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世界,于是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我醒悟了,我发现我实现愿望的途径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32665.html

相关阅读:高二议论文赏析阅读:《浅议经典文化教育》阅读答案
摘编自孙焘《美,价值观的意义建构》阅读答案
《人类的集体道德记忆》阅读答案
“艺术批评”阅读答案
宋石南《大学的三种精神》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