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4
日
?
漱溟先生:
?
信敬悉一切。前寄奉近出《三松堂自序》,回
忆录
之
类
也。如蒙
阅览
,
观过
知仁,有所
谅
解,
则当趋谒
,面
临教
益,
欢
若平生,乃可
贵
耳。若心无
谅
解,胸有芥蒂,
虽
能以
礼
相待,亦
觉
意味索然,
复
何
贵
乎
?
来书
竟无上款,
窥
其意,盖不欲有所
称谓
也。相待以
礼
,
复
如是乎
?
妒
恶
如仇之心有余,
与
人
为
善之心不足。忠恕之道,
岂
其然乎
?
譬
犹
嗟
来
之食,
虽
曰招致,意
实
拒之千里之外矣。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
伤
,
诗
人
诚
慨乎其言之也。?
非敢有憾于左右,
来书
直率坦白,甚
为
感
动
,以
为虽
古之
遗
直不能
过
也,故
亦不自
隐
其胸臆耳。
实
欲有一
欢
若平生之
会
,以
为
彼此暮之一
乐
。
区区
之意,如此而已,言不
尽
意。
顺请
道安。
?
冯
友
兰
?
几天后,梁漱溟回了一封信:
?
芝生老同
学
如晤:?
顷
收到
经
收到
并读过
,甚愿把晤面
谈
或即在尊寓午
饭
亦可,
请
先通
电话联
系,
订
好日期
时间
,其他如汽
车
等事,亦均由尊
处
准
备
是幸。
专
此布
复
,
顺请
合府均安
!
?
梁漱溟手
复
?
冯友兰接到回信,遂又由宗璞电话联系,促成了梁、冯两位文化大师在晚的一次会晤,这一天是
12
月
24
日
!
”
?
读过《三松堂自序》的梁漱溟未对此发表意见,倒是亲侍在两位老人身旁的宗璞这时忍不住将郁积心中已久的话喷薄而出:
?
“
?
江青半夜跑到我家地震棚,来时院中一片欢呼:‘毛主席万岁
!
’是谁让青们这样喊的
?
居心叵测的女人
!
可以责备他太相信毛主席共产党,却不能责备他谄媚江青
!
?
“我们习惯于责备某个人,为什么不研究一下中国知识分子所处的地位,尤其是解放以后的地位
!
……最根本就是,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这是最深刻的悲哀
!
”
?
……
?
当冯氏父女起身告辞时,
?
”宗璞回答:“母亲已于
1977
10
月去世。当时大家都在‘四人帮’倒台的欢乐中,而我母亲因父亲又被批判,医疗草率,心情恶劣,是在万般牵挂中去世的。”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执手相对唏嘘……
?
双方通过这次倾心长谈达到了消除嫌隙的目的。可在
1988
4
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梁漱溟问答录》中,
!
”
?
但大师毕竟是大师,
1988
6
月,
1988
第
9
期发表。在文中,
?
钩
玄
决
疑,百
尽
瘁,以
发扬
儒
学为
己任;?
廷
争
面折,一代直
声
,
为
同情
农
夫而
执
言。
1
、
梁漱溟先生为什么不参加冯友兰先生的生日宴会?(
2
分)
2
、两封信都有文言的典雅,但也有各自的特点,请简要评析各自的语言特点。(
4
分)
3
、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
梁漱溟、以及作家宗璞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4
分)
4
、文章后面,“宗璞则根据手中资料特别是梁、冯在会面前后的通信,随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对梁先生的说法进行了‘订正’,并感叹:‘岁月移人,记忆移形如此
!
’”试揣摩一下宗璞当时的心理活动。(
2
分)
5
、梁先生在文革中写了一首《咏“臭老九”》的诗:九儒十丐古已有,
/
而今又名臭老九。
/
古之老九犹如人,
/
今之老九不如狗。
/
专政全凭知识无,
/
反动皆因文化有。
/
假若马列生今世,
/
也要揪出满街走。
/
结合这首诗,谈谈宗璞说的“这是最深刻的悲哀”的含义。(
3
分)
参考答案:
15.
因为冯先生曾谄媚江青。16.
提示:冯文引经据典,情辞恳切,梁文简洁干净。均较好的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17.
梁“固执、刚直、清高、真诚”;冯“忠恕、宽厚、真诚、坦率”;宗璞“孝道、诚恳、率直”;
18.
提示:围绕宗璞的“失望、伤心、而又无可奈何,同时又有一些钦佩的复杂心理来展开。
19.
在是非颠倒的时代、在知识无用背景下,知识分子是改造对象,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这是社会和政治造成的悲哀,不是某一个或某一群体的悲哀,而是整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哀,所以是最深刻的悲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428978.html
相关阅读:《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