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流光
①
郁达夫少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达夫不到26
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②
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
17
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③1922
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后,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
僻居上海,郁达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
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④
这个时候郁达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
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况,孰料却成为他一生的谶言。
⑤
感情上的连连受挫,加重了他的流离感。1927
与王映霞相遇之前,郁达夫放浪形迹.流连酒楼歌馆。“
检点青衫旧泪痕,歌场到处有名存。”
然而其背后的孤苦和辛酸,恐怕十倍于他的放纵吧。与王映霞的结合,让他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
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
郁达夫拒绝了鲁迅的劝阻,从上海移家杭州。过起来了半名士半隐士的家居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与国事一样,家庭同样遭遇风雨?
飘摇。备受打击的郁达夫此时应该是很绝望的,从他的选择可以看出:只身去国,自我放逐。“
投荒大似屈原游,不是逍遥范蠡舟。忍泪报君君莫笑,新营生圹(坟墓)在星洲。”
见过郁达夫临难前的最后一张照片。那沧桑的面容,蜷曲凌乱的发须,几乎让人难以辨识。
⑥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不管是选择还是命定,郁达夫没有回头。郁达夫的性格中有一种自我毁灭的气质。他的沉沦、颓废、软弱、自卑、自我暴露,掩盖不了其率真赤诚对这个社会强大的冲击力。郁达夫有许多缺点,这些缺点让人恨,也让人爱,因为这就是他。终其一生,他没有屈服改变过,哪怕这漫漫旅程,他必须一个人走。
(1
)下列选项对文章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第一段中“
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
在文章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对郁迭夫孤寂一生的叙述。
B
.文章多处引用郁达夫的原作中的文字,目的是为了语言的华丽多彩。
C
.郁达夫因《沉沦》成名,虽然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但在当时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赞誉。
D
.文章题目中:一个人的旅程,在文中有几出有呼应,突出在漫漫旅程中郁达夫的孤寂。
E
.文章中提到郁达夫的生活放荡、颓废,因此其作品消极因素过多,不值得当代读者去阅读研究。
(2
)作者说“
他的一生,仿佛是一次一个人的旅程”
,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6
分)
(3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6
分)
(4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独特,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我们学过的《故都的秋》,就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结合文中提到的他的其他作品,谈谈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启示。(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AD
(答A
给3
分,答D
给2
分,答B
给1
分,答CE
不给分)(B
、引用原作中的文字主要为了真实具有说服力,更好体现郁达夫的真实感。C
、还引来了一些人的误解和谩骂。E
、不值得读者研究阅读错。)
(2
).(1
)童和学生时代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形成了他孤僻的性格。
(2
)回国后,中国的黑暗现实使郁达夫产生了一种幻灭感。
(3
)经济上无法立足,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四处漂泊。
(4
)早丧子,孤苦零丁,境况凄凉。
(5
)感情生活连连受挫,只身离开祖国,自我放逐。(答出4
条可得4
分,5
条6
分)
(3
).全面概括、评价郁达夫的性格和一生。他有沉沦、颓废、自卑的一面,又有率真的一面;让人爱,也让人恨。他的一生是一个人的旅程。(3
分)总结全文,呼应文章题目。“
仿佛是一个人的旅程”“
必须一个人走”
是对文章题目的呼应。(3
分)
(4
).(1
)文章与作者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
(2
)经历、生活体验是写作的源泉。
(3
)文章要率真赤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
)文章要自己的风格。(每条2
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98576.html
相关阅读:《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