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
)题(25
分)
陈寅恪的“
倔”
脾气
晏建怀
上世纪二十代,作为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并称为“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的陈寅恪,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
四不讲”
,即:“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陈寅恪的学问到底有多深?两个事例可以证明:一是据北大教授季羡林说,陈寅恪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六十四本,单是涉及的古文字或外文的就有藏文、突厥回鹘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梵文、俄文等二十二类之多;二是抗战爆发,因为参考书被焚毁于战火,陈寅恪就在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而且《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陈寅恪上课,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吴宓、冯友兰、朱自清那样的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所以,郑天挺称陈寅恪是“
教授中的教授”
,傅斯则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声名远播、人人景仰的博学鸿儒,却有着十分倔强的脾气。
1949
6
月,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曾多次派人向陈表达请他去台湾的意思,被陈拒绝。后开出只要陈去香港,马上给陈10
万港币、并送一套新洋房的优厚条件,陈寅恪不为所动。同时,作为与陈寅恪交情甚厚、已经到达台湾并出任了台湾大学校长的傅斯,更是多次致电陈寅恪,请他赴台,据说还承诺只要陈一答应赴台,傅马上派专机来接,故五六十代一直有“
国民党派专机要接陈寅恪去台湾,陈寅恪坚决不去”
的说法。然而,自始至终,陈寅恪始终坚持不出国、不去台湾,而且对此从未有过任何犹豫与回旋,态度坚决到了执拗倔强的地步。
1953
,中央历史研究委员会决定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三个历史研究所,准备请陈寅恪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当时,岁已高、双目失明、数十倍受漂泊之苦的陈寅恪,早已把南国当成了自己最后的归宿,更何况,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永远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
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二是“
请毛公(毛泽东)或刘公(刘少奇)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这些在当时足以惊世骇俗的条件,谁敢答应?于是,当8
月,他在给中国科学院的正式答复中明确表示:“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
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词文所示,‘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贤所同殉之精义,其岂庸鄙之敢望’
。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
于是,陈寅恪对所长一职毫不客气地回绝了。
陈寅恪的倔,倔得近乎“
狂妄”
。陈寅恪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他甚至赋诗:“
闭户高眠辞贺客,任他嗤笑任他嗔”
自况,“
狂妄”
之情,溢于言表其中就有当时炙手可热的“
大秀才”
康生。1962
,康生悄然来到中山大学,刚抵校就向校领导提出要见陈寅恪,联系后却被告知陈寅恪病了,不便接待,几经劝说,终于没有成功。陈寅恪是真的病了还是以此为借口不愿见康生?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后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这个意见终于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没能出版。陈寅恪因为自己的倔脾气,留下了终生遗憾。
陈寅恪的倔,源于他对“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倡导,源于他“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
的坚定信念,源于他壁立千仞的傲岸人格。一个甘愿献身于思想自由的人,是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在思想和价值取向上一脉相承的倔。
(
选自《文学界》.5 ,
有删节)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陈寅恪是位博学鸿儒,声名远播、人人景仰,在研究史学方面有极深造诣,是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并称为“
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
B.
陈寅恪崇高的学术地位无可否认,所以在上课时曾在课堂上夸下海口,说他讲课有“
四不讲”
,只讲“
未曾有人讲过的”
。
C.
陈寅恪的“
倔”
,源于他的学识见识胆识,源于人品深受尊重,他在学术界维持着长远弥久的影响力,正是这特殊的性格。
D.
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出版陈著《论再生缘》时,康生发表的意见,使该书在陈寅恪有生之没能出版。陈寅恪因此十分遗憾。
E.
特立独行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虽然不为容纳,但陈寅恪一生以“
贬斥势利,尊崇气节”
相标榜,经历了百来的世事纷扰,这种操守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
)陈寅恪的才学在哪方面可以表现?请简要概括(6
分)
(3
)从文中看,陈寅恪的“
倔”
脾气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分析。(6
分)
(4
)陈寅恪的“
倔”
,有人认为是“
恃才之倔”
,也有人认为“
矫情之倔”
,还有人认为是“
独立自由之精神体现”
,请选择其中一项,并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参考答案:
11.
(1
)A D
(选对一个得2
分,两个5
分)
(2
)①
讲课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②
通晓多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和外文;③
记忆力惊人,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书籍的情况下,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引用的典籍就达到上千种;④
课堂常常爆满,甚至名教授也被吸引来旁听。( 答出3
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共6
分)
(3
)①
不为名利诱惑。国民党教育部长及故交多次请他去台湾,并提出优厚条件都被陈拒绝;②
追求独立精神、思想自由。因为所提条件不能满足而拒绝出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③
不畏权势。先后拒绝过数位北国要人过访的请求,甚至当时的“
大秀才”
康生的请求。(每答对一点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共6
分)
(4
)尽管他的思想不免保守,观念不免陈腐,然而他的人格却近乎完美。人们最看重的,当然首先是他特立独行的精神。他的倔,并非恃才、矫情,而是其“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的体现,是其“
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
的坚定信念的表达。世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学问之高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他们又是如此的性情,纯真得不问世事,倔强得像个孩子。他们是旧时代的遗老遗少,虽然身体弱不禁风,却骨头铮铮叩之有声。作为一代大师,陈寅恪为海内外学人树立了一个高峻的标格,他一生守持“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以自己的睿智和学养,
超迈的胸襟和戛戛独造的胆识,在现代文化史上铸造了一个鲜活的灵魂。先生的风骨当为后世学者所景仰,先生的思想当为后世学者所弘扬。(也可从不合时宜、恃才傲物角度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90076.html
相关阅读:《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