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说明文阅读 来源: 记忆方法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 筹算 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 善计者不用筹策 ,《孙子》《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由运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
筹算”
演变而来。《老子》中提到“
善计者不用筹策”
,《孙子》《管子等著作中也有“
算”“
筹”
二字出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已比较普遍。唐代来,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但由于史料匮乏,珠算究竟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算盘是何人发明也无从考察。
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
一词最早见于东汉徐岳《数术记遗》:“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可见东汉已出现了珠算方法及理论。北周甄鸾为此作注说:把木板刻为三部分,上下两部分用于停放游珠,中间部分用于确定算位;每个算位各有五颗珠,上面一颗,作数五,下面四颗,每颗作数一。但这种计算工具与现代算盘形制不同,现在通行的“
穿档算盘”
,算珠穿在“
档”
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档中横以梁,通常梁上方每档穿两珠,每珠作数五,粱下方每档穿五珠,每珠作数一。定位后拨动算珠,就可做加减乘除及开乘方等运算。

算盘”
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1921
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
赵太丞”
药铺的柜台上有一形似算盘之物,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确认,那就是与现代算盘形制类似的穿档算盘。宋末元初学者刘因的《静修先生文集》里有以“
算盘”
为题的五绝一首,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时谚说:“
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殊,言不拨自动;稍久,日算盘珠,言拨之则动。”
元代谚语把资历渐老的奴婢比作算盘珠,也表明此物当时已很常用。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滞缓,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珠算因计算工具简便、数理内涵独特而被誉“
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
秒,这样精确的计算就是利用珠算完成的。我国研发第一颗原 子 弹时只有一台计算机,为应付庞大的计算工作,就出现了众多算盘高手齐聚一堂演算原 子 弹数据的场面,最后的计算结果准确无误。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在当今社会似乎已无用武之地。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连美国都要引进珠算作为新文化;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算盘也越来越罕见。
12
月4
,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美国《大西洋月刊》近日评选出“50
个最伟大发明”
,中国算盘也入选其中,并被评价为“
第一批能够提高人类智力的工具之一”
。中国珠算心算协会副会长苏金秀认为,看待珠算,不要仅限于其计算功能,而应看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心算对幼儿和青少有开发智力的作用,对特殊儿童有智障补缺与康复的作用,对老人健脑和延缓衰老也能发挥作用。很多珠算“
粉丝”
也相信,就像有了飞机、汽车,照样还需要自行车甚至步行一样,珠算与电子计算器并不矛盾,它们各有各的功能,相得益彰。
(
摘编自《指尖的文化:算盘的历史》)
1
.下面各项中不能支持“
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A
.1921
。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木制算珠与现代算珠相似,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算盘也类似现代算盘,可见宋代算盘的形制已较成熟。
B
.宋末元初学者刘因有一首《算盘》诗,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引用的元代谚语以算盘珠来比喻资历渐老的奴婢,这些都说明算盘在宋元时已很普及。
C
.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较为滞缓,算盘不大可能诞生于此时;而唐末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
D
.在元世祖忽必烈时,科学家测定地球公转周期为365
.2425
天,距近代观测值仅差26
秒,能利用珠算完成这样精确的计算,说明宋元之交珠算已很发达。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筹算是用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的一种方法,从《老子》《孙子》《管子》等著作中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筹算就已被广泛使用。
B
.文中的“
珠算”
和“
算盘”
并非一个概念。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从现有资料看,“
珠算”
一词比“
算盘”
一词更早见于文献。
C
.从北周甄鸾对“
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这句话的注解来看,当时的算珠计数法已经与现代珠算相同,都是上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五,下面部分的一珠作数一。
D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韩国、日本、东南亚甚至美国;但在中国,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古老的珠算却日渐衰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算盘发明之初可能没有“
档”
,算珠也没有穿在档上,而后来的“
穿档算盘”
都是算珠穿在档上,可以沿档上下滑动。这种改进使算盘在携带和使用时更加方便。
B
.筹算演变为珠算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珠算产生之后,又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第一颗原 子 弹成功研发也有它的功劳。
C
.中国珠算被列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并入选《大西洋月刊》“50
个最伟大发明”
,这表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得到了国际认可。
D
.在电子时代,算盘计算迅速、携带方便的优势已很难体现,因此我们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而应开发其在教育启智等方面的价值。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C
(宋代“
筹算除法歌诀”
已经出现并不能作为“
至迟在宋代算盘就已出现”
的证据)
2.D
(“
中国珠算申遗成功以后,迅速传到……”
时间错误。从“
方兴未艾”
一词来看,韩、日、东南亚地区珠算早就比较盛行。)
3.D
(“
不应再关注其计算功能”
绝对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64427.html

相关阅读:《中国古代社会的节日休假》阅读答案
《地面应用系统:月宫科考的“智能管家”》阅读答案
《手机正传》阅读答案
《,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阅读答案
高中说明文阅读答案??王润清《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中的界定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