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衍
伴着莫扎特与巴赫的钢琴曲,穿着黑色呢子大衣、戴着格子围巾的木心躺在鲜花中,与这个世界告别。
“
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
木心的范儿’
高贵地离开。”
陈丹青说。
这位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老人,六前离开美国,隐居在家乡乌镇的“
晚晴小筑”
里。同,其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在国内出版。那时,这位在大陆的“
新作者”
已经79
岁了。
事实上,早在1984
,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便为木心特设“
散文展览”
专号,题名《木心,一个文学的鲁滨逊》。而那时木心的部分散文与小说也已经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与福克纳、海明威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
“
在我与木心先生相处的29
里,我亲眼目击他如何挚爱艺术,如他自己所说:人不能辜负艺术的教养。”
陈丹青在悼词中写道。
上世纪80
代是木心文学创作的高峰期,他在的士里写,巴士站上写,厨房里一边煮食一边写,最喜欢在咖啡店的一角写,写到其他的椅子都反放在台子上。
中国美院教授曹立伟还记得,木心很喜欢《诗经》,说如果别人拿《荷马史诗》和我换《诗经》的话,我是不换的。他鼓励轻人读尼采,说尼采是“
钙”
,可以使骨头硬起来。讲到福楼拜时,他的眼睛会湿润起来。
生于80
代的书评人顾文豪曾去探访木心。先生少有客套寒暄,坐定,点烟,即谈文学艺术。聊到兴起处,点烟时烟头竟反了,点了烟屁股,一吸差点儿烧到自己,忙说“
这就叫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
木心还为顾文豪取来美国原版画册观赏,讲画时话不多,只说:“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
临行时,顾文豪曾请木心签名留念,木心笑拒,答说:“
今天要让你一无所获,满载而归。”
“
先生是有贵族气质的,把自我也当作艺术品在雕刻。”
顾文豪说。
陈丹青称其为‘
五四’
文化的“
遗腹子”
,“
先生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
五四’
传统的文学作者”
。
然而,木心本人却从未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始终自称为“
文学的个体户”
。
1946
,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不久后转入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20
岁出头时,这位贵公子还曾是学生运动的领导者,白天上街游行,傍晚则点上一根蜡烛弹奏肖邦。
新中国成立后,他仍旧长于绘画,热爱写作。
“
文革”
爆发后,从14
岁起创作的20
本小册子悉数被抄没。
在狱中,他用白纸画了钢琴的琴键,无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他还在写交代材料的白纸上写散文、诗歌。他写满了66
张白纸的《狱中札记》,藏在棉袄夹层里。他还为此创作了一首俳句: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他喜欢吃甜食,爱逛古董店,常在地铁口迷路。他爱看报纸,但从不看文艺界的新闻。他也很少打开电视,偶尔破例是因为迈克尔·
杰克逊的巡回演唱会。
他穿着讲究。他曾亲手把一条细灯芯绒直筒裤细细密密地缝成马裤,钉上一排五颗扣子,用来搭配皮靴。他会戴着眼镜裁剪衬衫,并赞赏托尔斯泰是会自己做靴子的人。
“
他太干净了。”
曹立伟说,“
这种干净是从内而外的。”
2006
,他的作品被引入大陆,他本人也被陈丹青接回中国。虽然姗姗来迟,但毕竟还是来了。陈丹青曾数次告诉读者,要去阅读木心,理解木心,因为在汉语书写持续荒败的代,是他在独自守卫汉语的富丽、汉语的尊严。
在木心深度昏迷的时候,十几个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读者在病床前照顾先生。陈丹青曾把他们叫到先生的病房,这些轻人会在木心的床前低声念起那首叫《我》的小诗:我是那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选自《视野》
第3
期,有删改)
13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木心先生特立独行,受到体制的排挤,因此一直到晚他的作品才被引入大陆。
B
.文章列举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美国的文学影响,表现先生蜚声海外的文学创作成就。
C
.木心不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自称“
文学的个体户”
,体现他对汉语书写现状的失望。
D
.“
他太干净了”
,这句话既是对木心考究服饰的赞美,也是对他清洁的精神情怀的肯定。
E
.文章对木心先生的缅怀,流露在对其趣事喜好的琐记中,让丰富而生动的木心跃然纸上。
14
.文章多处引用陈丹青和顾文豪的话,有何作用?(4
分)
答:
15
.“
先生一辈子不落俗套,他要以‘
木心的范儿’
高贵地离开”
,联系全文,请简要概括这种“
木心的范儿”
表现在哪些方面?(6
分)
答: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3.
(5
分)A C
(A
项,
强加因果,“
他特立独行,受到体制排挤”
文中无依据;C
项“
体现他对汉语书写现状的失望”
有误,应是个性使然。)
14.①
更有力的突显了木心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以及他不落俗套的贵族精神,表现了对先生的缅怀之情;②
引用二者的话,更真实地再现了木心的风采,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
分,各2
分)
15.
答:“
木心范儿”
是一种不落俗套的贵族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外在形象方面,他穿着考究,一丝不苟;②
艺术修养方面,他一生挚爱艺术,不辜负自己的艺术教养;③
精神情怀方面,他在困境中仍保持浪漫高贵的情趣;④
个性风采方面,他特立独行,不与任何文学团体结缘,自称“
文学个体户”
。(每点2
分,任3
点6
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57642.html
相关阅读:《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
《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