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发山
那她十四岁,要过了,村里的伙伴们大都穿上了新衣服,常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放鞭炮,一个个兴高采烈得跟找到食儿的麻雀似的。她因为没有新衣服,就猫在家里不愿出去。她从未穿过新衣服,平时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长一片短一截的,不合体不说,衣服上净是补丁摞补丁,烂了补,补了穿......
她觉得特没面子。听着外面不时炸响的炮仗,以及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她就斗胆对母亲说,娘,我要新衣裳。母亲就沉下脸,瘦削额头上的皱纹簇成了结,满是厚茧的手轻轻摩挲着她的头,长叹了一声。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这时,她苦巴巴的脸上才绽出灿烂的笑。母亲拍了拍她的肩膀,哑着声音说,妮儿,你要好好学习。她使劲点点头,说放心吧娘,我会的。
第二天,母亲就把攒下的一罐鸡蛋带到集上换回了一块布。母亲给她量了尺寸后,每天晚上就到隔壁二婶家去做裤子,二婶家有缝纫机。
大三十早上,她还在被窝里赖着,母亲就掂着一条裤子站在床前,笑吟吟地催她起来。那是一条用帆布(以前厂矿里的工作服布料,俗称劳动布)做的裤子,这种布料耐磨,而且在农村比较少见,当时谁穿有这种布料的衣服就跟现在拥有一部手机一样趾高气扬。因此,她兴奋地嘿嘿直笑,忙从被窝钻出来去穿棉裤棉?,最后在娘的帮助下套上了那条裤子.
嘿,两条裤腿上?着四五朵向日葵的图案。图案的布料是用褪了色兰布做成的,显然是从旧衣服上栽下的,但图案很好看.
图案的达沿给剪的一缕一缕的,像是向日葵盘的叶子,十分逼真。她就一派喜气在脸、滋润在心的感觉,觉得娘真行,娘不但会缝补丁,还会?花。母亲原以为她不满意,见她如此高兴,也就松了一口气,满是皱纹的脸上也开出了花。
她匆匆扒了办口饭,就像只出笼的小鸟跑了出去,她要出去跟伙伴们玩,同时还要炫耀一下她的“
时髦”
裤子。
果然,伙伴们肴到她的新裤子,眼睛为之一亮,她们想不到,一向打扮得跟叫花子似的她,也有光彩照人的时候。特别是裤子上?的花,都?慕得不得了,纷纷围过去观看,有的用手去摸裤子上的“
向日葵”
。不曾想,一个伙伴用力过猛,把一朵“
向日葵”
图案边沿的“
叶子”
给拽掉了,露出了里面脏乎乎的棉裤一一原来,那一朵朵"
向日蔡”
是变了花样的“
补丁”
丨她耳根一阵发热,脸腾地红了。大家轰地笑了,都看着她,眼神里满是讥讽和嘲弄。被人家?见了隐私的那种害羞又惶恐的心情害得她直想哭,她努力不让满积在眼眶里的泪珠往下掉,转身便跑回了家。
她狠狠瞪了母亲一眼,麻利地脱下新裤子,揉成一团甩到母亲面前,噘着嘴说,啥狗屁裤子?
母亲气得整个身子颤?个不停,伸出抖抖索索的手,想打她,高高扬起的巴掌却在空中停住了,最后落在自己脸上,旋即便有晶莹的东西在她的眸子里闪动。
她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准备迎接母亲的责骂。
"
扯的布不够尺寸,只有那样了……
我这当娘的无能啊。”
母亲的声音涩住了。她的眼泪涌了出来,紧接着,就像断了线的珍珠簌簌地?下脸颊,终于唏嘘地哭起来。
自此以后,本来话就不多的母亲变得更加寡言少语了,一天到晚忙碌个不停,做饭、洗衣、缝补、养鸡……
没过多久,母亲就病倒了,再也没有站起来……
母亲去世后,她才从姐姐那里得知,为了给她做那条裤子,一直吃着药的母亲停了药!她愈发内疚,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不已。
所谓的人穷志不短,马瘦有雄心。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生活得有滋有味,日子过得五光十色。
有一次,她特意参加了一个服装博览会。她准备买一套高档衣服,荣归故里衣锦还乡,博览会上的服装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忽然,她看到一位视丽的模特穿了一套牛仔服装,那裤子的式样跟当母亲给她做的一模一样!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在场的人都诧异不解,她便哽咽着讲了当的故事,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最后,一位满头银发的服装设计大师感慨地说:“
其实,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是艺术家。”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文章第一段中“
她斗胆对母亲说”
,从“
斗胆”
一词来看,母亲平时虽疼爱孩子,去口是个非常严厉的人。
B.
娘答应给她缝条裤子,并嘱咐她努力学习,为以后“
她发愤读书,考上了大学,留在了城里”
埋下了伏笔。
C.
文中的母亲虽身体不好,生活清苦,却是一个沉默寡言、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富于创新、疼爱孩子的高尚母亲形象。
D.
母亲去世后,她从姐姐那里得知事情的真相,扑在母亲的坟头追悔莫及嚎啕痛哭不己,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E.
这篇小说感情真挚,文笔细腻,娓娓的叙述中饱含深情,服装大师的话道出了人们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2)
小说一开始写“
母亲默了许久,才一字一顿地说,好,娘给妮儿缝条裤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⑴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划线部分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的结尾有人认为只保留“
她木木地呆了许久,眼里的泪悄悄爬满了脸庞”
就可以了,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E(
答E
给3
分,答B
给2
分,答C
给1
分;答A
、D
不给分。A“
却是非常严厉的一个人”
无依据;D“
把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错,高潮应是文章结尾两段;C“
富于创新”
有些牵强。)
(2
)①
暗示家中日子过得艰难;②
说明母亲对孩子的怜爱;③
为下文写“
带补丁的裤子”
埋下伏笔。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3
)①
对女儿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懂事)感到气愤;②
对自己不能为女儿做条齐整的新裤子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③
对贫苦日子的无奈和辛酸。(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4
)观点一:只保留这两句不合适。
①
后面的内容照应了题目“
母亲的手艺”
;②
服装大师的话点明并深化了小说主旨。
观点二:只保留这两句合适。
①
结尾更加含蓄,给人留下思索的空间;②
使读者在沉思中体味“
母亲的手艺”
,深化文章主旨。(观点2
分,理由每点3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57634.html
相关阅读:《塞林格:半生叛逆,一生传说……》阅读答案
《捡硬币的男孩》阅读答案
《八月十日灯下所记》阅读答案及评分标准
《霍达:社会的良心,时代的秘书》阅读答案
《我的邻居吴冠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