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
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
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
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
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
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
不,我有事。”
“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
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
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
是一件内部的……
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
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
谁
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
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
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他张皇失措地说:“
别提了……
您瞧……
我上当了……
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
他耍了我……
卑鄙可耻地耍了我。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我要写信。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
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
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
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 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
.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
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
.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
.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
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
.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
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
分)
4.
这篇小说以“
保护人”
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
答案:
1.C D
2.
①
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②
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
③
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3.
①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
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4.
观点一:启发读者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①
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社会的多种可悲现实;
②
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诿的丑恶现象;
③
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人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
保护”
,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观点二:引导读者关注人物塑造手法。
①
在语言和动作描写中运用夸张手法,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
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③
正话反说的题目预示小说中不少表达需按这样的思路去理解,通过“
保护人”
含义的变化,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提示读者把握结构方式。
①
以“
保护人”
为纽带,编织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写玛兰主动保护他人,却无意中充当了帮凶;暗线写“
保护人”
也需要保护;
②
以“
保护人”
为中心,提纲挈领,聚拢各种人物矛盾;
③
围绕“
保护人”
安排叙事结构,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338296.html
相关阅读:干干净净的傅雷阅读答案
青衣花旦阅读答案
《落叶》同步练习题答案
最好的老师阅读答案
《音乐之声》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