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物理课程的学习,许多的高中学生都流露出一种怯惧感。就物理课程的学习而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观察、思维、应用的过程。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即学生原本是渴望学习,渴望探究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少部分高中学生在物理课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令我们深思。
高中物理在现行的理科教学中,常常使学生头痛。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所学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等。面对这样一门课,没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怯弱、逆反、放弃等不良现象是常有的事,我们教师就要正确对待,分析各类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及时有目的性矫正心态和方法,使学生以健康、饱满的心理迎接每天新的学习。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分析:
1. 存在学习心理障碍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由于社会舆论,对高中课程充满神秘感,心理就有一些胆怯阴影的存在;家长、亲人对学生期望很高,这一殷切希望未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却变为学生的负担与压力,成为心理发展的阻力。第二,是物理课本身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我们教师若不及时变换教学方式,不研究学情,而一味的讲,一味的练,一味的考试,那么有趣的课程也使学生的兴趣会慢慢变淡;第三,是青少年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因空间想象不到位,因数学推理、计算不熟练,或因其他原因,而他们都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与热情。第四,是现有评价制度。就学生而言,一次次考试、测验,对学生打击很大,分数成为左右学生情绪变化、行为变化的指挥棒。这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恐惧与失意。第五,是少数学生吃苦拼博精神差(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个性很强,据自己的爱好,有严重的学科倾向性,在学习过程中物理无疑成为个别学生放弃的对象……,诸如这些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物理课学习的活动状态、活动方式、活动进程、活动效率与效果。对此我们就要研究,寻找良好的对策。
2. 存在学习的思维障碍
(1) 用错误的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物理现象
高中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和初中的物理课中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些生活经验是正确的,是我们建立物理概念的基础,有些生活经验是错误的。而错误的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他们的思维障碍。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会使学生产生滑动摩擦力和运动方向始终相反的错误结论。又如: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手握瓶的力越大,瓶越不容易掉下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手的握力有关”的错误观点。
(2) 思维定势
所谓思维定势就是人脑受到某种外来信号的刺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
学生极易按照习惯的思考方法处理问题,往往会使人陷入思维功能僵化,处理问题绝对模式化的困境。在高中讲了功的表达式W=FScosθ 后若问“一个人用大小为F的水平力推一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周走完一周后,推力做了多少功?许多学生马上回答做功为零。因为沿圆周一周位移为零。再联系W=Fscosθ所以做功必为零,忽视了F是变力这一重要因素。
(3) 以数学关系式代替物理概念
学生在思考物理问题时带有一种“数学惯性”,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忽视事物的物理事实和物理意义,以数学关系代替物理概念。
例: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可用公式E=F/q来表示,若问当q增大、减小或不存在时,该点电场强度如何变化?很多同学会简单地从E=F/q 出发,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忽视其表达的物理含义,从而造成错误,形成思维障碍。再如:从万有引力定律F=Km1m2/r2看,显然F∝1/r2,若r→0时,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多大?不少同学都单纯从公式出发,用数学知识分析,回答趋于无穷大,脱离了物理事实(质点)的限制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4) 只重结果,忽视思考过程,不能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只要得出正确的结果,不愿多想其他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很难展开联想,影响思维的流畅性。例:在电场这章的学习中,问学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学生会回答和重力做功有关。由于没能真正理解物体做功和功能变化的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场力做功的作用。
二、克服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几点措施和尝试
1.对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思想工作,这时引入物理学史内容,多鼓励,多引导。比如讲“牛顿运动定律”时讲起牛顿的生平;讲“万有引力”时引入“苹果落到地面,而地球没有落到苹果上”的轶闻趣事;学习“力与运动”时,阐述“日心说”的提出过程;讲“单摆”时谈伽利略研制计时仪等等。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并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时使学生意识到科学的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要有艰辛的劳动与努力。
2.我们教师做好五个面对。①面对教材、大纲。要以课改精神为指导,转变自身的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课堂教学为途径,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努力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取技能。比如:讲“平抛物体运动”时,教师从众多抛体运动的生活例子中,指出平抛运动,让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特点;从运动的合成分解来引导学生,平抛可分解成水平与竖直方向的运动;再以匀速直线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出发启发学生,使其推导出平抛运动的规律;然后从具体应用题中检测学生对平抛运动的掌握情况;最后还要在“类平抛”的应用中评价学生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平抛运动规律,而且明白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道物理研究的一般性思想方法。②面对教学过程。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利用多种媒体,(电脑网络上的课件,VCD碟盘播放,盒式录音机的播放,投影幻灯机、挂图的应用,以及学生活动等等)设置各种情景,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启发,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大限度的利用。③面对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利用物理课本身的特点进行指导,揭示学习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高二“机械振动”一章的学习时,就是先建立“弹簧振子”与“单摆”两个物理模型,从特殊的模型研究推广到一般简谐运动的研究,最后走向身边(比如水面漂浮物的振动,半经很大的凹面上小球滚动)等等,实际情况的分析与研究。这一过程的学习体现了物理方法与物理思想,引导学生由点到面,使学生不仅认识到物理模型的重要性,而且懂得复杂运动研究的策略与途径。④面对学生检测的成绩。我们要客观评价,注重试题的内容分析,及时找学生座谈,了解存在问题,解决问题,对成绩低的学生绝对不能打击、讽刺、挖苦,而要寻找他们在物理学习中的闪光点,要鼓励,多安慰。⑤面对课外辅导。注重题型的归纳,注重一题多解的变换,注重语言、书面的表达,使学生感到师生如同朋友,能畅谈观点、想法。要善于听取学生浮浅或错误的看法,并进行矫正。要主动与学生交谈,以长辈的胸怀融化师生的代沟。当发现学生物理学习退步后,老师与学生又不能达到共识时,多与其他教师沟通,必需时与家长或其他同学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找准病因,知道学生的思想动向,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尊,创造舒畅的心境,逐渐引导他们,使他们自我觉醒。
3.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a. 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一题多解的解题训练方法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回顾和运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就能真正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b.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变化,让物理情境发生变化,让学生获得一题多思、一题多练的机会。只有以变的观点、活的思想、新的方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条件、以变化的观点去思考分析问题,才能使他们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C.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根据同一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零碎知识融汇起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例:L1、L2分别为“220v,40w”,“220v,100w”的白炽灯泡。
问1: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的电阻大,哪一盏灯通过的电流大?
问2:正常发光时,哪一盏灯亮,相同时间哪一盏灯消耗的电能多?
问3:将它们并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
问4:将它们串联在220v的电源两端,哪一盏灯亮?此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有多大?
问5:若将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其中有一盏灯正常发光,是哪一盏灯?此时电源电压是多少?
上述一题五问,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把电流、电压,及串、并联电路等知识都灵活地运用到了。故而印象深刻、不易忘却,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十分有益。
4. 发挥物理实验对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作用
a. 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肤浅,甚至只是死记硬背,不能领悟其中的物理思想和内涵。通过生动丰富的实验现象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单摆的振动周期教学过程中,通过一组实验,请学生自己研究周期和摆长的关系,周期和摆角的关系,周期和摆球质量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单摆的振动周期和摆长有关和摆球质量及摆角无关的结果,对单摆周期的研究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b.增加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通过设计实验目标确定而实验途径不限的开放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仅提高了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发散思维。
5.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研究性”课题探讨。提供学生必要的教材,提供可行的见解、方案,提供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锻炼他们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争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钻研的实践精神,为高中物理课的学习做好辅助手。
纵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思维习惯,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断培养学生优良的物理思维品质,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各种困难,物理教学就会越来越生动,就一定会使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喜欢学物理,以至更会学物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279525.html
相关阅读:惯性的解释
合理分配时间选好答题方法
高考理综复习要领:求准求稳求规范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高考物理备考:物理常用的两种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