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优化物理教学过程 增强物理课堂实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摘要:经济的不断腾飞呼唤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目前,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的弊端,优化教学过程还不尽人意,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影响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围绕中学物理课程如何“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课堂实效”这一中心,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含义及重要性 基本策略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以运载知识,使知识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作用于学生的具体做法。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而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这就是“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物理教学过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实验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为目标”的最优化原则。对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仪、电视录放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达到加大课堂教学密度,高效率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目的。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结合实际,创造条件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实效显得尤为必要。

开展课改实验以来,我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如何实现优化进行实验研究,力求找到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优化过程与增强实效的结合点,作了一些探索。

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含义

20世纪60年代,当代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其主旨概要为“高效能、低消耗,发挥课堂教学的巨大可能性”。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势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即最优化的)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一阐述实质上抓住了教学论的关键所在:“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佳效果,又不致于造成师生负担过重。最优化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教学做局部的改进和完善,而是有科学根据地、自觉的挑选和实施一整套措施体系。其中,最优化要坚持两个标准:(1)讲求效果和质量。效果是指不但在学业成绩上,而且在思想品德上和一般发展上,都要取得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最大可能的结果。质量是指教学结果同现代学校总的目的、任务、要求相符合的程度,同每个学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相适应。(2)降低时间和精力的耗费。“最优化”要求教师从具体条件出发,确定效果和时耗的双重质量指标,选定最佳方案,按实施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活动进程,以期达到最大效益的工作方法。

二、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提出, 对全世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是科学地组织劳动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

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变自身改善生活,既要讲求效益,又要讲求经济。即劳动者要在尽可能地节约时间、精力和经费支出的同时,在可能范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人类从事的教育活动同样也不例外,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精神产品的事业,是人类劳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要受这一共同规律所制约。在造就精神产品的过程中,要求耗时少,效果佳。尤其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谁讲求效益、追求最优化原则,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领先别人。

其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教学过程最优化要求从效果、质量和时间、精力双重标准来评价教学过程,其进步性在于,它经常引领学校:不仅在教学方面,还要在教育、组织管理等多方面从实际出发,不断改善工作,要求学校、教师,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和精力上争取尽可能的高质量、高效果,从而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第三,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过程。所谓教学过程最优化,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里,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迅速掌握重点、攻破难点,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学最优化原理虽然只是给人指明一般的实施程序和一套近乎算法的措施(具体办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才能的发挥,使教师本省获得愉悦,从而激发教师更多的创造,不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中学物理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策略

(一)、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中学物理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这对学生来说,理解和记忆都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公式及物理过程同一些具体的、形象的实验物理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以提高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这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体现为,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新、奇、趣、疑”的“物理情境”,使学生在其中体会、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通常,可利用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可从教师的讲解,课文的插图中了解物理过程,体验物理情境;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寻找物理情境;可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利用录像、投影、挂图、电脑等辅助手段再现物理情境等。例如,在上“摩擦力”这一课时,我叫全班同学分别选出力气最大和力气最小的两名抢接力棒,其中一端抹上油让力气大的同学握,另一端让力气小的同学握,二人同时抢棒,结果棒被力气小的同学抢去了,全班同学先是感到“愤愤不平”,继而感到蹊跷,逐渐拉开了探究摩擦力的序幕。

(二)、巧借身边教具,提高创造意识

对于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研究开发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改善办学条件,而且对师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造意识,科技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我坚持“便于就地取材、便于利旧利废、便于制作、便于携带、便于推广”的自制教具原则。例如,讲到“力的合成”、“什么是合力”时,我巧用讲台当教具,让学生提起或抬起讲台,然后进行分析和讲解;在学习“液体内部压强”时,我用一个透明塑料油桶,两个透明塑料小矿泉水瓶,制作出了演示出了“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演示了“水底喷泉”的实验效果,形象地说明:液体内部受到的压强与深度有关系,且越深压强越大;在学习“光沿直线传播”时,我用家用透明塑料水壶一只,小平面镜一块,激光小手电一只,纸板盖一块,蚊香一片,打火机一个,小票夹一个制作了“光沿直线传播演示器”,演示出了“雾里看光”的奇妙效果,形象地说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些教具都取材简易,便于学生课后自己制作并实验,从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三)、运用演绎类比,体验科学方法

类比??是指将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作比较。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尽管它不能代替论证,但可以为理解新知识、概念和规律提供依托。因此,作为一种“从特殊推到特殊的科学方法”,类比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类比,生活经验与物理规律的类比,相关学科知识与物理知识的类比等,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降低了某些物理新知识的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在学习“质量”、“密度”知识时,我拿出两个型号一样、新旧不同的铅球,肉眼就可发现旧的比新的小很多,经过引导,学生明白了是因为“旧的铅球因为长期使用受到磨损,质量逐渐变小,但密度保持不变”的道理。我鼓励学生大胆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印证这一道理,学生举出了“一杯水倒出去一半”、“燃烧的蜡烛”“教师正在使用的粉笔”等例子。又如在学习“密度与浮力”后,学生明白了“借助天平、量筒能帮助父母鉴别他们所买的金首饰的真假”的道理,懂得了父母“用盐水选种”的科学依据等等。

(四)、鼓励质疑猜想,培养探究品质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知识的增加、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学生逐渐表现出不满足于教师和课本对物理世界的描述和解释,开始独立地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良好表现,尤为值得珍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首先是要鼓励学生的这种精神,激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尽管学生的某些质疑或看法可能是错误的,都应给予鼓励。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结合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一些基本的物理思维方法,大胆设想。例如,在做“鸡蛋与浮力”实验时,有一个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已经向水里加了盐,鸡蛋怎么没有浮上来?”我让同学们思考,一起帮助他找原因。有的同学提出,是不是盐还不够?也有的同学提出,是不是盐还没有溶化?等等。在师生的帮助与启发下,鸡蛋终于从水底浮出水面。他高兴地说:“我知道原因了,我成功了!”这说明,以猜想质疑为先基,加以启发和引导,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多给学生摘苹果的“跳板”,他们就会多一份探究的热情,多一份成功的愉悦。

(五)、突出自主学习,倡导互动教学

新课改理念指引下的“自主学习”不等于完全“自学”,更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要很好地把握“收放”的尺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师生双向互动,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这样,学生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

1、尝试学生小结,以便查漏补缺

如何对一堂课进行小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课堂小结,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课堂教学结束之际,可结合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加以小结、整理。

在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我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依次让一名成绩优秀的、中等的、后进的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小结表述。由于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大致分别能小结表述出90%以上、70%以上、60%以上课堂所学。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特别是优生的创新火花,中等及以下学生什么地方尚未理解和掌握,为后续教学中及时查漏补缺,探求新知设下伏笔。

2、自主章节总结,梳理知识系统

众所周知,许多知识点和原理是互相关联才成立的。在物理的学习中,对章节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构建牢固的物理知识系统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电现象》知识后,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系统 ,即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章授课教学内容要:知道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电量及其单位;常识性了解原子结构,理解摩擦起电原因;知道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及电流方向的规定,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常用电路元件的符号,什么是通路、开路和短路,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联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章节总结采取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方式,二者互为补充。

3、自主命题测试,检验掌握情况

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体现出来。学习完一个章节后,我经常引导学生围绕知识要点,结合生活实际,突出实用性原则,让学生设计练习题,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掌握得好的同学,其明晰的设计思路,创新思维火花能充分体现在命题中;相反,掌握得不好的同学,其设计思路不明晰,甚至会出现概念、推理上的错误。例如,在讲完“浮力”、“质量”、“密度”复习课后,A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位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水中有1/10体积露出水面。求这位同学所受的重力、浮力、排水的重力(g=10N/kg);B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一质量为60KG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它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上,求它的重力、浮力和排开水受到的重力;C同学指出,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解决这两道题,他提出了“多题归一”的见解。我们经常让学生一题多解,没想到学生能提出“多题一解”,让我意想不到。

总之,通过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明显增强了物理课的教学实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各方面素质都有了较大提高。 一方面,增强了兴趣、提高了成绩。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获得了生动的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动手、动脑去研究物理现象已蔚然成风; 另一方面,提高了实验技能,增强了创造意识。物理教学过程的优化,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实践,进行思考、探索和讨论,从而较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多数学生由模仿性操作转变为独立性操作,独立完成实验能力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开展小制作和小发明的积极性增大。学生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批教具学具,并进行了大量家庭小实验。由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考试成绩自然也更进一步地好起来。

参考文献:

《教育观念的革命》刘良慧 张生华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创新教育案例全书》柳斌总主编 北京教育出版社

《教育概论》叶澜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阎金铎 田世昆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307951.html

相关阅读:惯性的解释
高考物理备考:物理常用的两种解题方法
成语中的物理知识
高考理综复习要领:求准求稳求规范
合理分配时间选好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