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乡下人”是一种身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乡下人进入现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份都让他们困窘。“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③我们的社会、时代、经济、文明都正在经历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数千年历史的农业中国正在崛起、转变为现代工业国家,但是乡下人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乡下人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也难以接受乃至养成后现代文明的消费习惯。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非但不能给予乡下人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反而更多的是给他们以文化意识的压迫。乡下人只是进入到城市的边缘生活中,他们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表征。乡下人都市边缘生活的空间主要表现是:垃圾生活,杂工生活,民工生活,小买卖生活等。其中的“垃圾生活”就其真实层面而言是概括了一部分乡下人在都市里的生活,乡下人往往在城市担负着清除垃圾的重任,大量的都市人生活产生的垃圾是靠乡下人来处理;同是它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喻象。
④走入现代城市的中国大陆农民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它支撑着乡下人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这种记忆让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社会的伦理认同,也更加深了他们在都市中的无奈感。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对留在那片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与挣脱的矛盾态度,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是他们对都市中的他者身份固执与自卑的双重性。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乡下人进城”阅读答案
3.对“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
B.因为他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C.因为他们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D.因为他们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人。
【答案】D.
【解析】“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不属于原因。)
4. 第③段中提到了乡下人的“垃圾生活”,请概括“垃圾生活”的真实层面和象征意味各指什么?(3分)
真实层面是 。(1分)
象征意味是 。(2分)
【答案】真实层面是指:乡下人在城市以清除垃圾或捡拾垃圾来谋生的生活。
象征意味是:乡下人在城市过着的物质水平低下、社会地位卑微、体力劳动强度大的生活。
“乡下人进城”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zhong/1076434.html
相关阅读:青衣花旦阅读答案
干干净净的傅雷阅读答案
《落叶》同步练习题答案
《音乐之声》阅读答案
最好的老师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