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曲折发展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复习本部分内容要理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掌握每个阶段其发展或不发展的原因,认识其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
【知识概括梳理】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阶段时间原因概况 影响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
短暂春天 1912——1919年
较快发展1927——1936年
沉重打击抗日战争时期
萎缩解放战争时期
消失建国后
【重点难点突破】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2、概括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特点、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及认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请回答曲线D发展到高峰的原因包括①中共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的推动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937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A.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3.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和后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共同点是
A.都触及到所有制形式 B.都是为了发展国民经济
C.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 D.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4.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一股思潮 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的大力扶植 D.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6. 1914-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是①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鼓励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③辛亥革命冲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的要求是
A.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要求 B.提出调整中国工业布局的要求
C.建立君主立宪的要求 D.签定和约的要求
8.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二、非选择题
9.“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6)下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
10.长三角地区是当代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在历史上也曾经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地区。读下列两幅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概括说明这两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
(2)和图一相比,说明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有了哪些发展?分析这次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和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在轻重工业比例方面存在什么弱点?导致这一弱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高考真题再现】
1.(09山东文综)右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2.(09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3.(09海南历史)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16%4.4%7.3%
1942年58%78%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4.(09福建文综)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2007广东卷,历史,6) 右图所
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
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2008宁夏卷,文综,30)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
187028.05.8——
188024.95.5——
189020.25.70.3
190021.54.70.7
191014.74.3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7.(2008广东卷,文基,22)“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8.(2008上海卷,历史,共同部分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9.(2007广东卷,综合,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在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影响。
10、(2008山东文综)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重点难点突破】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1)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①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从实力看,民族工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从产生的原因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主要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
(2)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③后天畸形,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④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3)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
(4)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几点认识:①民族独立、政治民主是实现近代化不可缺少的前提。②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推翻专制统治(三座大山),中国近代化才有出路。③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坚持改革开放,更新观念。⑤重视科教兴国。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几种经济形式的相互关系、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
相互关系:①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它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相互勾结、相互依赖、相互矛盾。③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依赖性。④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经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严重阻碍,同时其发展在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
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下,日益萎缩,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②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中国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③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最终结束。
【考点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D 2.C 3.B 4.C 5.A 6.D 7.A 8.B
二、非选择题
9.(1)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4)1956年人民政府成功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略)。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否则即为不正确。
(6)诚信经营、诚实守信等。
10.(1)图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处于兴起时期;
图二反映了民族工业处于进一步发展时期。
(2)发展:工业分布范围扩大;工业厂家数量增加;工业部门增多。时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输出的商品和资本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3)弱点:重工业部门数量很少,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发展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
【高考真题再现】
1.【答案】C。【解析】与美商争利既反映了重庆商会的爱国思想,也反映了渴望大办实业的美好愿望。
2.【答案】D。【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
3.【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4.【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题干的时间是“1873—1910年”,故选C项。
5.〖答案〗B。〖解析〗利用有效信息“民国九年”,即1920年可以排除C、D两项;利用图片中的提倡用国货等具体信息和“直接证据”的限制词排除A项,选择B项。
6.〖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除机械进口稍有增长外,1870-1910年我国对棉花、金属和矿物的进口呈现下降的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自身工矿企业的发展,客观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经济侵略。
7.〖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专购国货以示提倡”,反映了民国初年的爱用国货运动,应该选C项。
8.〖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把握,曲线图主要反映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从产生标志看,A、C项正确,从消亡情况看,A、C项正确,只有A项符合题意。]
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反侵略革命活动的掌握,属材料型问答题。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归纳得出答案。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
(3)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①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②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③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82638.html
相关阅读: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学案
第7课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教案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