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培养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3、合作学习,把握新闻中的新闻事实、背景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

4、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5、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

二、相关知识复习(新闻与通讯)

1、新闻体裁

A、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B、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⑤、 why:何因  ⑥、how:何果

C、消息的特点:

①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②短:消息要求短。

③快:时效性       ④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消息的结构

①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

③主体:主体是导语 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背景:一般说,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中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5、新闻体裁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消息报道、特写、社论和广告。

①消息:是以简要的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无定法。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

②特写: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报道的范围与目的不同。消息主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把某新闻事交代清楚,消息往往需要写出新闻的各个要素,也就是说,消息所报道的范围一般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特写则不需照顾全面,而是侧重于某个方面,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将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最有意义、最有情趣和影响的一两个要素或片段,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既形象又突出地把它们再现出,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耳闻其声,如目睹其人其事,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特写的种类很多,不论是哪一种性质的特写,其写作形式或结构与消息报道不一样。它们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律或格式可循。有的略提一下整个会议程序和会场情景,专写一个问题的讨论,一个提案的提出,一次独特的会面等等。还有的抓住时间过程中的某一个富有情趣或人情味浓厚的细节层层开掘,溯前追后,写出立体化的新闻。

特写的结构虽无定格,但是英报刊上众多的特写通常以一个概括性的导语或引言开头,点出部分事实要点;或从生动的情节、场面和引语入笔,但不透露大多,真正最重要、最精彩的东西,放在后面。此乃一宕一跌,首尾呼应,义完美,使人读完终篇后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兴趣愈浓,印象愈深。

③社论:社论是报纸的灵魂。它代表着报社的言论,最集中地体现某种立场、观点,常常及时地评述当前社会上的重大事或问题,以言辞明快犀利,论理深刻、透辟的特点吸引和影响读者,起到感染读者的号召性作用。

6、什么是通讯?

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7、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反映现实生活。

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

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堂练习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同步测试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hō?) 发掘(jué) 矫揉造作(jiáo)

B.臂膊(bó) 脊背(jǐ) 毋庸赘言(zhuì)

C.驰骋(chěn) 讥讽(fěn?) 豁然开朗(huò)

D.噩梦(ē) 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惯养 娇枉过正 精美绝伦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4、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它们飞起,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

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

C.展翅腾飞的黄鹂跟高空中的大雁似的,不时发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D.老头儿手里玩弄的那只黄鹂跟炮火洗礼中见到的那只黄鹂一样,可它们的神态却有天壤之别。

5、填空。

新闻也叫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用吸引读者阅读下,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回答后面的问题。

菜 花

孙犁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膨胀起,俗话叫做菜怀胎。慢慢地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放置在书案上,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

菜花,亭亭玉立,明丽自然,淡雅清静。它没有香味,因此也就没有什么异味。色彩单调,因此也就没有斑驳。平常得很,就是这种黄色。但普天之下除去菜花,再也见不到这种黄色了。

令年春天,因为忙于搬家,整理书籍,没有闲情栽种一株白菜花。去年冬季,小外孙给我抱一大旱萝卜,家乡叫做灯笼红。鲜红可爱,本想把它雕刻成花篮,撒上小麦种,贮水倒挂,像童年时常做的那样。也因为杂事缠身,胡乱把它埋在一个花盆里。一开春,它竟一枝独秀,拔出很高的茎子,开了很多的花,还招了不少蜜蜂儿。

这也是一种菜花。它的花,白中略带一点紫色,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它的根茎俱在,营养不缺,适于放在院中。正当花开得繁盛之时,被邻家的小孩揪得七零八落。花的神韵,人的欣赏之情,差不多完全丧失了。

今年春天风大,清明前后,接连几天,刮得天昏地暗,厨房里的光线,尤其不好。有一天,天晴朗了,我发现桌案下面,堆放着蔬菜的地方,有一株白菜花。它不是从菜心那里长出,而是从横放的菜根部发出,像一根老木头长出的直立的新枝。有些花蕾已经开放,耀眼的光明。我高兴极了。把菜根菜帮修了修,放在水盂里。

我的案头,又有一株菜花了。这是天赐之物。

家乡有句歌谣:十里菜花香。在童年,我见到的菜花不是一株两株,也不是一亩两亩,是一望无边的。春阳照拂,春风吹动,群蜂轰鸣,一片金黄。那不是白菜花,是油菜花。花色同白菜花是一样的。

1946年春天,我从延安回到家乡。经过八年抗日战争,父亲已经很见衰老。见我回了,他当然很高兴,但也很少和我交谈。有一天,他从地里回,忽然给我说了一句待对的联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说完了,也没有叫我去对,只是笑了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晚年退休在家,战事期间,照顾一家大小,艰险备尝。对于自己一生挣的家产,爱护备至,一点也不愿意耗损。那天,是看见地里的油菜长得好,心里高兴,才对我讲起对联。我没有想到这些,对这副对联,如何对法,也没有兴趣,就只是听着,没有说什么。当时是应该趁老人高兴,和他多谈几句的。没等油菜结籽,父亲就因为劳动后受寒,得病逝世了。临终,告诉我,把一处闲宅委给叔父家,好办理丧事。

现在,我已衰暮,久居城市,故园如梦。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淡远虚无,不可捉摸,只能引起惆怅。

人的一生,无疑是个大题目。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我只能把它写成一篇小,一篇像案头花一样的散。菜花也是生命,凡是生命,都可以成为的题目。

9.大作家小菜花,而且写得如此细腻。这种强烈的反差,一定具有深刻的含意。

(1)你认为作家赋予菜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这个象征意义,可从哪些句中表现出?(任选3个语句。)

11.第5段开头写气候的恶劣,这既是事实,又有另一层的含意和作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8段忆及父亲,第9段又感叹道:“面对一株菜花,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往事又像菜花的色味……只能引起惆怅。”这些情节和语言在中所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12.下列对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菜花毫不起眼,本无多大欣赏价值;但在作者笔下,这种极单调的植物,仿佛有了灵性,得到人的喜爱。

B.中写了白菜花、萝卜花和油菜花,作者借助这三种花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赞美具有平凡美的人生。

C.菜花的平凡,也象征了作者平凡的一生,也象征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伤感。

D.中说:“有不少人,竭尽全力,想把它撰写成一篇宏伟的。”“宏伟的”,是比喻欲作一番大事业。

E.“现在,我已衰暮……故园如梦。”可见作者颇有些苏轼“大江东去……人生如梦”的感慨。

F.的末段富含哲理。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语言运用

1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后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

(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音的掌握情况。A中“矫”应读jiǎo ,C中“骋”应读chěn, D中suō。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大家多积累。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 融汇贯通---融会贯通;D. 娇枉过正---矫枉过正。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春末夏初之间不用标点符号或用顿号。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说后面用逗号。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中的分号全部改成逗号。

答案:D

4.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修辞的掌握程度,本题考的是比喻。A.它们飞起,迅若流星,是比喻;其余均不是比喻。

答案:A

5. 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新闻常识的掌握程度。同学们需要加强积累。

答案:消息 标题 主体 背景 开头 真实 用事实说话

6.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具有承接关系的词语的内在的逻辑规律。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词语的先后顺序。

答案: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7.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答案: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8.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中关键语段的理解能力。

答案: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9.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同学们要仔细地阅读,找出菜花的象征意义。然后从中找出标志语句。

答案:(1)呈现早春的景观,显示平凡中生命的美丽。

(2)①是我书房中的一种开春景观;②亭亭玉立,明丽自然;③淡雅清静,平常得很。

10.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写作方面的理解,考查我们的写作知识,环境恶劣,能衬托出菜花的突出。

答案:反衬作者看到菜花时的惊喜

11.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构思的理解能力,同学们可以从这些叙事对内容的作用这个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答案:(1)运用联想,既丰富了内容,又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2)由对美好往事难再的伤感,显示对平淡、清新生活的依恋。

12.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理解的程度。其中有内容方面的,有表达技巧方面的。C.“菜花的平凡,也象征了作者平凡的一生,也象征了对逝去岁月的无奈与伤感。”与中心不符,作者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作者也没有表达对逝去岁月的无奈。E.本所表达的重感情与苏轼“大江东去……人生如梦”的感情不同。

答案:CE

13. 解析:导语包含的消息的要素要全面。

答案:(1)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2)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将达2.92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yi/45360.html

相关阅读:高一语文必修1作文辅导2
《赤壁赋》教学设计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
蒹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