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 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人地关系产生前提核心思想产生结果理论评价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依赖性大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束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对人地关系的一种极端认识
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为提高,人类陶醉于“伟大的胜利”之中,自认为能为所欲为人可以超越自然环境,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能动反作用可以决定一切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恶化,并反作用于人类自身;影响到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是对
人地关系的另一种极端认识
人地伙伴论进入20世纪60年代,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反思并意识到以往经济行为所存在的问题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人地关系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一种指导人地关系研究及实践的新思维观念
例1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和人地伙伴论在诞生时间上呈现逐次递进的关系
B.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广泛流行,导致了对地理环境的大肆破坏
C.人类中心论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对工业影响较小
D.人地伙伴论诞生后,地理环境不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一般过程,通过本题可以使学生对本探究点中涉及的知识进一步的落实。
解析:地理环境决定论诞生于人类社会发展早期,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应运而生,随人类中心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基础上人地伙伴论发展起来,故三者呈逐次递进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夸大了地理环境的作用,在其理论指导下,人类一般不会造成环境问题。人类中心论在农业上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地毁林开荒,在工业生产上主要表现为对矿产资源的大肆攫取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人地伙伴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良好理论的诞生并不能标志着实践活动的同步实施,因此到目前为止,世界环境仍然向不良的方向发展。
答案:A
【变式训练】伏季休鱼是人地关系的哪一种思想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现(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伙伴论 C.人类中心论 D.人定胜天论
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让学生落实对三大人地关系思想内涵的区分。
解析:伏季休鱼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在产卵期间雌鱼和幼鱼的安全,从而减轻某些海区曾因过度捕捞而造成的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的现象,是人地伙伴论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的具体体现。
答案:B
探究点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原则 内容 要求
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人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人类需要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共同性原 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方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阶段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各国经济发展目标不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同发达国家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在判定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的区别时易把所有的现象都归结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因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则着重阐释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过程和手段。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原则,在其他版本教材中仅体现了前面三个,对于“阶段性原则”主要记忆教材上提到的那个实例,进行简单理解即可。其他的三大原则应重点区分,其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
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以分析某种人类活动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层面或原则。应用时应注意,不同内涵代表了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同原则侧重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
例2 读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回答问题。
(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持续发展,条件是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目的。
(3)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下列做法符合的原则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国际合作解决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问题。
③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内涵、原则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需要结合本探究点加以区分各自的区别,真正弄懂各概念的差异。
解析: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包括三点,即图中的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本题揭示的就是这三者的关系,抓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答题就比较容易。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和共同性、阶段性四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代际、人与生物、国与国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的承载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球性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际合作。
答案:(1)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2)生态经济社会 (3)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是围绕着 ( )
A.人类文明的发展 B.生产力的发展
C.工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 D.知识的积累
2.几乎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我国古代民族的图腾是并不存在所谓的“龙”。图腾的存在体现的人地关系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天人合一论 D.人地伙伴论
人类中心论把人的能动作用绝对化,在人地关系中认为人的意志可以代替一切,可以“决定”一切,所以又称惟意志论。它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一样,把复杂的人地关系看作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据此回答3~4题。
3.在人类中心论影响下会造成( )
A.人为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适度减缓
D.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4.下列做法符合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
A.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单产
B.取缔小煤窑,关闭小造纸厂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
5.下列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①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活动应该在遵循、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环境 ③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主宰,人定胜天 ④可持续发展是人地伙伴论的最终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早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7.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 (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条道路。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8?10题。
8.我国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道路是( )
A.k2线B.AC曲线
C.AD曲线D.AB曲线
9.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10.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②控制城市化进程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11.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2.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的是 ( )
A.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
B.1987年,为保护臭氧层,50多个国家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
C.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力
D.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京都议定书》
13.下列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相关内容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公平性??联合国推广“人与生物圈计划”B.持续性??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C.共同性??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D.阶段性??创立全球环保同盟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回答14?15题。
14.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15.该乡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知识结构图,分析回答有关人类环境的问题:
(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
①改善环境质量 ②人类与环境统一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对立 ⑤物质资料生产 ⑥统一
A. B. C. D. E. F.
(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
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天共存”,“人地归一”
17.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持续发展是基础, 持续发展是条件,
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 (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C.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
(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
(4)说出图中经济系统所包含的基本经济活动(说出三类即可),并以其中一类基本经济活动为例说明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 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以人地之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的需要,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人类对环境的认识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人类文明的发展,工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知识的积累只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A 可以把古代人所崇拜的图腾看做神化了的自然物,比如我国古代华夏民族的图腾是“龙”?种浑身布满鳞片,有四条带有尖爪的短腿,头上还长着类似鹿的犄角的怪物。在自然界中,“龙”实际是蛇的变形,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于蛇的恐惧和崇拜的表现。从本质上说,人类对于自然物的崇拜是一种迷信,也是一种愚昧。在远古人类看来,自然就是神,在自然面前,人类只能俯首帖耳,任其摆布。这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知识水平不高的必然结果。对自然物的敬畏、崇拜是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的基本态度,属于人类受控于外界环境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3.B 人地中心论以人为本,其做法单纯把地理环境看做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中心论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违背了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因此必然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4.C 采用生物技术和有机肥料既可以达到提高农业单产的目的,同时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从而达到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取缔小煤窑,关闭小造纸厂是从环境保护出发,减少因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对地表和水资源等破坏作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大面积围湖造田,虽然可以缓解粮食和耕地不足问题,但因湖泊面积相对较小,围湖造田的结果使湖泊萎缩,从而使湖泊失去调节能力或调节能力下降,洪灾发生的极率和破坏能力大大增加;海洋面积广阔,填海造陆带来的水面减少对整个海洋来讲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并不能改变海洋对大气等调节作用,所以ABD选项可以说都实现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所以选C。
5.D 人地伙伴论认为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共进的伙伴关系。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①是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③是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
6.D 华北地区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其产生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年降水量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又有人为原因(工农业大量用水,加上环境污染和用水浪费,更加剧了缺水程度)。而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虽然能增加用水量,但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能减少粮食产量;工业和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污染物,直接用于灌溉农田会污染农田和地下水源等,所以这三项都不能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则可以减少浪费,又没有对环境构成威胁。
7.C 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8.D AB曲线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因此最不可取。
9.C 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突出体现了持续性原则。
10.A 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并不限制城市化水平;但若集中布置城市用地,容易产生环境污染。
11.C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指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12.A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在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在我国东南沿海实行“休渔”制度符合持续性原则。《蒙特利尔议定书》和《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符合共同性的 原则,各国有平等利用资源的权利符合公平性原则。
13.A 可持续发展遵循四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推广是出于保护地球生物,实现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体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拯救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目的在于保护地球生态多样性,原则同上;而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即在于减轻地球环境、资源压,以保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属持续性原则;创立全球环保同盟,则是倡导国际合作,体现的正是共同性原则。
14.C 15.D 解析:该地经济活动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条件,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使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16.解析:从图中分析人类主观要求有目的活动与环境客观属性、客观发展过程之间存在对立关系,故A填对立。人既是环境产物又环境塑造者,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说明人类与环境是统一的,故B填统一。
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C填物质资料生产,D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最后E填改善环境质量,F填人类与环境统一。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四个阶段,从上图可以看出人地关系思想是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1)(A)④ (B)⑥ (C)⑤ (D)③ (E)① (F)②
(2)D
17.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答案:(1)生态 经济 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地形、水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79641.html
相关阅读: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景观与区划专项复习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