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周内容
专题复习二:宇宙中的地球
二. 重点、难点
1.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2. 地球的基本知识
3.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4. 宇宙探测
三. 讲课内容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物质性――天体――地球的普通性
↓
运动性――天体系统 地球的特殊性
↑
太阳系 有生命
宇宙探测(热点):
① 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特点:高真空、强辐射、失重)
例:宇航员在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航天飞机中,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宇航员仍受重力作用 B. 宇航员看到天空的背景是蓝色的
C. 宇航员绕地球运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地球相等D. 宇航员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答案:A ∵ 失重≠不受重力。是由于运动速度快所致
② 发射时间、地点、气候的选择
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酒泉、西昌、太原
③ 发射方向
先 到高层大气,空气稀薄,阻力小。再向东,沿地球自转方向。
(二)日地关系
太阳辐射(平静)
太阳活动
(三)地球
1. 地球基本知识
(1)大小:赤道周长4万km,平均半径6371km。
(2)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纬间距110km,赤道上径间距111km)
例: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 出发点 B. 出发点以西 C. 出发点东北 D. 出发点以东
答案:D ∵ 向南走100km后,距赤道60km,再沿纬线向东走,其经间距小于出发点的经间距。 ∴ 最后不能回到出发点。
(3)纬线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经线和经度、东西经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
(5)经纬网
A点的地理坐标? ,
2. 地球的运动
(1)自转特点
① 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北极量的地平高度=当地地理纬度)
例:某观测者精确测量得出当地天顶与北极量之间的弧度为40°且白天垂直物体的影长最短时,北京一天中的气温达最高值,该地地理坐标是:
A. , B. , C. , D. ,
答案:D ∵ 北极量与天顶之间的弧度为 ,当地纬度=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当地12点是北京时间14点。
② 方向:自西 → 东(北逆南顺)若飞机逆自转方向飞行,则日不落。
③ 周期――恒量日(23时56分4秒)
太阳日(24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若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则太阳日比恒量日短。
④ 速度
角速度 半径
(2)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 昼夜交替(相当于晨昏线沿纬线西移)
② 地方时、时区、区时、日界线
<1> 时区
自转 →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
15°为一个时区
共用一个区时,即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
15的倍数
<2> 区时的计算
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时区差)
东加、西减
例:当北京时间上午8:00时,西5区?点
即前一天19点,不必再考虑日界线所
<3> 地方时与经度的换算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
a. 根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计算、时间差
例:
求: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 )
解: 时间差3时30分,换算成经度
b. 根据正午经线和子夜经线计算经度差
12点 0点
例:当北京时间为20点时,画出位于东半球有太阳直射的点A
解:此时正午经线为12点,120°E应在背面,此题变为 ?20点, ?(10:40)
∴ A点是一个区间( )
<4> 日界线
a. 搞清日界线两侧的方位、经度、时区、钟点、日期
东径 ← 180°→ 西径
b. 全球能变更日期的只有两条经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点的隐形经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动态)
人文日界线――180°经线,是全球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静止)
例:9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时(北京时间21时左右),下列四辐图能正确表示此时全球各地日期分布的是
c. 日界线有三处弯曲转折
a. 北极圈附近的180°两侧均早一天
b. 附近的180°两侧均晚一天
c. 南回归线附近180°两侧均早一天
例:某轮船于7月5日由东向西穿过了180°经线,日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BC )
A. 变为7月4日 B. 日期不变 C. 变为7月6日 D. 变为7月7日
(3)地转偏向力
沿物体运动方向
例:下图30°为纬度,A、B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已知A处筑港的自然条件优于B处,则C处盐度最大值出现的月份是( )
A. 7月 B. 1月 C. 10月 D. 4月
解析:根据A处筑港条件好,判断该地区为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向左,∴ A处受侵蚀,水深,利于筑港),进一步判断C处为地中海气候,最大盐度值出现在夏季,故选B。
3. 公转的特点
(1)轨道
(2)方向:西 →东
(3)周期:恒量年365日5时48分10秒(比回归年长 ∵ 春分点西移)
(4)速度: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北半球冬季短于夏季)
4. 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产生黄赤交角(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1)同一季节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纬度分布(――表示正午太阳高度, 表示昼长,下同)
① 北半球夏至日
② 北半球春分、秋分日
③ 北半球冬至日
④ 当太阳直射在北纬 时( )
由此可见,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减小(极夜区除外);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2)同一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年变化曲线
① 赤道上
② 北回归线上
③ 极圈上
④ 北纬75°纬线上
⑤ 北极上
由以上几种情况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移近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远离时,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极点周围的极昼极夜区除外)。从冬至到夏至,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增长;从夏至到冬至,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减小(北极点周围的极昼极夜区除外)。南半球的情况正好和北半球的相反。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侯类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68859.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景观与区划专项复习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