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专题考点复习01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课时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题组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原创题)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中,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各种物理现象,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1.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乙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在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解析 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
用,温度不会太低。
2.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从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到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在近日点时
D.早晨与傍晚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解析 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及月球上不存在大气,也没有大气的削弱作用;近日点
与远日点是相对而言的,地球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球体,地球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作用与太阳高度角、太阳光通过大气层的距离有关,故近日点、远日点相差不大;早晨
与傍晚时太阳高度角小,通过的大气层距离长,故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题组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10?嘉兴期中)烟流的扩散有爬升型、熏蒸型、波浪型、平展型等不同形态,大气对流运动对烟流的扩散具有很大的影响。读下面四幅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种烟流扩散形态,与其对应的大气状况图正确的是 ( D )

解析 大气的稳定程度决定着烟流的扩散形态,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烟流呈波浪
型;下层稳定上层不稳定时呈爬升型;下层不稳定上层稳定呈熏蒸型;大气处于稳定状
态时呈平展型。
4.波浪型烟流出现的时间多在 ( D )
A.晴朗的夜间 B.日出前后
C.多云的夜晚 D.晴朗的白天
解析 晴朗的白天,由于近地面受热不均匀,大气不稳定,烟流呈波浪状态。
题组三:热力环流
5.(2009?合肥质检)读“高空等压线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两处相比,气压较高的是A处,C、D两处相比,气温较低的是D处。
(2)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3)若C、D两处的温度差为5°C,B、D两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00米,当C处气温为6°
C时,则B处的气温应为-2°C。

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
题组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影响
(2010?济南统考)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其气候特点是 ( B )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是( D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解析 由图示知,①和③均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
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
流,为寒流。
题组二:气压中心及其天气特征
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
<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的 ( C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北半球某地区为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地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
由内向①②地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地附近。
4.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B )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
解析 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题组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下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
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
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2)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3)与二分日相
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
北移动的结果。(4)C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
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 (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
动)。
(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9?广东地理)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问题受下垫面状况、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第1题,从图
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之间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第2题,注意是
选择不正确的答案。地面辐射的强弱与地温有关,而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与
下垫面性质有关;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自身温度呈正相关,云量越多逆辐射
越强。
答案 1.C 2.B
(2010?浙江五校)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C,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2009年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表”,回答3~4题。
日期15日16日17日18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
最低
气温23°C23°C24°C25°C26°C27°C28°C28°C28°C25°C
最高
气温31°C32°C33°C34°C35°C36°C37°C38°C38°C30°C
天气多云晴晴晴晴晴晴晴晴阴
风力弱弱弱弱弱弱弱弱弱较强
偏北风
3.2009年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日温差减小,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4.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向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解析 第3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9月15~23日长沙日温差增大,排除A项。读表可
知,9月15~23日影响长沙气温的主要因素为天气状况,故答案为D。第4题,夏季风强
劲,主要在夏季,而此时为秋季,排除A项;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排除C项;若亚
洲高压强盛,则气温会下降,排除D项,故答案为B。
答案 3.D 4.B
5.(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
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晚上陆地冷却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
吹向海洋。如果地球不自转,影响风的因素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影响,近地
面的风会由极地吹向赤道。
答案 C
下图表示“500百帕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据此回答6~8题。

6.与M点同高度的地点相比较,N点气压 (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7.与N点对应的地表点相比较,M点对应的地表点气压较低的原因是 (  )
A.地表冷 B.地表热 C.地势高 D.气流上升
8.图中P点的风向可能是 (  )
A.东风 B.南风 C.西风 D.北风
解析 第6题,由图可知,500百帕等压面M处向上凸,N处向下凹,故与M点同高度的
地点应在N点的上方,N点的气压低于该点。第7题,500百帕的等压面是高空气压分布
状况,因而当高空M处为高压时,其近地面应为一低压,根据经纬度可知,M处位于青
藏高原,因而该处比N处地表点气压低是因为其地势高。第8题,P点空气应由M地流向
N地,因为是高空风,几乎不受摩擦力影响,其最终风向应平行于等压线,又因为是北
半球,故风向应垂直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即为北风。
答案 6.B 7.C 8.D
(2010?青岛期中)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9~11题。

9.该月份最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解析 第9题,由图示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且同一纬度陆地比海洋气压低,是北
半球的夏季。第10题,②地靠近夏季风源地,处于沿海位置,风力较大。第11题,③地
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为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9.C 10.B 11.B
(2008?海南地理)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2~13题。

5月~10月11月~次年4月
平均温(℃)降水(mm)平均温(℃)降水(mm)
甲地271 6502522
乙地278902677
12.两地的纬度约在 (  )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气温高于11月~次年4月,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从甲、乙
两地5~10月高温多雨,11月~次年4月气温较高但降水较少,说明两地为季风气候,且
纬度较低。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13.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解析 从甲、乙两地5~10月降水量看,甲地明显多于乙地,说明甲地位于迎风坡,乙
地位于背风坡,两地之间有山地。
答案 D
(2009?江门调研)读图,回答14~16题。

14.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15.b地肯定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16.a、b、c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
A.a?b?c B.b?c?a C.c?a?b D.c?b?a
解析 第14题,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第15题,从气温情况来看,图中b地1月均温高于7月,故位于南半球,排除A、B项;从
降水量来看,b地1月降水量大于7月,即雨热同期,可判断b地为季风气候,应分布在大
陆东岸。第16题,三地的纬度高低,对比图中三地1月或7月气温即可得出。
答案 14.B 15.C 16.D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厦门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图甲为福建省7月份气温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的
分布图。

(1)材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
(2)说出图甲由A地经戴云山、B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一的实
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
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
解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
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
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
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平原和内陆河谷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受海洋影
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冬春。B地冬春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18.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甲表示   (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    带。
(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    地,其气
候特点是       ,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    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    
和   (填序号)交替控制。
(4)图乙中20°C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    弯曲,其原因主要是受      的
影响。
(5)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
E    ,F    。
解析 根据气流偏转的方向可知该半球为北半球,⑦为极地东风带,⑥为西风带,在其
控制下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较多,因为阴雨天气较
多,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但适宜牧草的生长,可发展畜牧业。H地为地中
海气候与C地相同,都是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图乙中20°C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该区域气温较同纬度偏低,主要是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地球运
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北美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E地为一低压
系统,气流应向中心辐合。
答案 (1)北 极地东风
(2)B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
(3)C地 ② ⑥
(4)北(低纬) 本格拉寒流
(5)错误 正确

第3课时 常见天气系统
题组一:锋

(2010?郑州联考)如图所示,T1、T2、T3表示等温线,t0、t1、t2表示锋形成过程的三个时刻。读图回答1~2题。

1.锋形成于 ( D )
A.t0之前 B.t0时 C.t1时 D.t2时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在t2时刻,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别大,是锋面形成的时刻。
2.假如T1>T2>T3,则该锋的类型最有可能是 ( B )
A.暖锋 B.冷锋
C.准静止锋 D.都有可能
解析 锋面附近气温变化剧烈,该锋面是冷锋。
题组二:锋面气旋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丁4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 D )
A.甲、丙 B.乙、丁 C.丙 D.丁
解析 图中M处是冷高压(即反气旋),N处是一锋面气旋,所以丁处应为暖锋。
4.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出现晴朗天气的是( B )
A.丙、丁 B.甲、乙 C.甲、丙 D.乙、丁
解析 高压脊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题组三:锋面与天气
5.(2009?苏北四市联考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1日6时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受东移南下强冷空气影响,
今天白天到夜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华北、东北南部、
黄淮、江淮将有5~7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0°C,部分地区可超过
14°C。
材料二 2009年11月1日6时亚洲东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此次大风降温天气是由冷锋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气温、湿度明显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好。
(2)甲、乙两地风速较大的是乙地,依据是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图中可能形成降水的地区是 ( A )
A.① B.② C.③ D.④
(4)此次寒潮产生的主要危害是什么?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对生产和生活
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寒潮过境为背景,主要考查冷锋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以
下三点:第一,要会识别锋面符号,掌握冷锋过境时的天气特征;第二,要会熟练判读
等压线分布图,知道等值线疏密的地理意义;第三,掌握寒潮的主要危害和防御措施。
答案 (4)危害:①对农作物造成冻害??强烈降温;②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
农场??大风。
措施:①人们要注意添衣保暖,水产养殖应采取一定的防寒和防风措施;②门窗、围
板、棚架、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大风吹动的搭建物固紧,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
品;③应到避风场所避风,通知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人员停止作业;④留意有关媒体
报道大风降温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⑤在生产上做好对大风降温天气的防
御准备;⑥相关应急处置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⑦应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准
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第4课时 全球气候变化

题组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表现
(原创题)气候变化是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因素有 ( D )
①太阳辐射的变化 ②海陆分布的变化 ③地形的变化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有自然原因,如太阳辐射的变化、海陆变迁、地形变
化等;也有人类活动的影响。
2.读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图中A处为末次温暖期
B.图中C处为现代温暖期
C.图中B处为末次寒冷期
D.图中D处表示未来2万年左右地球将出现一个新的温暖期
解析 从曲线波状变化可以看出,A处为温暖时期,C处气温较低为寒冷期,B处为现代
温暖时期,而D处为下一次寒冷时期。
题组二:全球变暖的影响
(2010?江苏盐城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双选) ( AB )
A.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B.滩涂面积减少
C.淹没部分耕地
D.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升高40~50厘米,则据图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
加上海水盐度高,会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
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大。
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BC )
A.臭氧层破坏 B.森林被大量砍伐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解析 全球变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CO2增多是最重要的原因,导致CO2增多的主
要原因是:一方面人类目前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能燃料,燃烧时排放出大量
CO2;另一方面,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吸收、固定CO2能力减弱。
题组三: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怕的全球变暖”

材料二 根据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北极“西北航道”已经解
冻。所谓西北航道是指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
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一旦能够进行商业通航,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数
百年来,征服西北航道一直是西方航海家的梦想。
(1)据材料一分析全球变暖产生的严峻后果有哪些?
(2)北冰洋的海冰覆盖面积随季节而变化,一般是夏季面积最小。一般情况下在斯堪的
纳维亚半岛北部的北冰洋海域分布的海冰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北航道为什么被许多国家称为“黄金航道”?
(4)结合材料,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解析 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提取信
息即可。第(2)题,结合影响海冰形成的温度条件加以分析。第(3)题,西北航线可
缩短航程,节省时间、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第(4)题,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生
产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及通过技术措施增强人类的适应性及对不利影响的有效应对
等方面分析。
答案 (1)①山地冰川融化加快;②陆地上径流量减少,水源短缺;③世界粮食产量
减少,出现“粮荒”;④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⑤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
(3)西北航道是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最短海上运输航线,经济价值非常高。?
(4)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植树造林,增加对温
室气体的吸收;③加强技术研究,如培育耐旱新品种,工业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④
通过经济、行政手段加强环保工作的实施;⑤加强工程建设和防御机制建设以减轻自然
灾害的损失。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2008?江苏地理)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双选)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解析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图示位置时,长江三角洲位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
西北部,此时多盛行偏南风;台湾海峡此时正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
燥。华北平原雨带没有到达。
答案 BD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双选)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解析 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图示位置时,此时正值初夏或秋季,与题目选项中
B、C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相符合。
答案 BC
(2010?厦门质检)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3~4题。

3.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选项中的四个点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
A.(40°N,130°E) B.(40°N,140°E)
C.(30°N,120°E) D.(30°N,130°E)
4.该时间段内,M点 (  )
①偏南风转偏西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3题,若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则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也就是气压日较差
最小的地区,找到两幅图中对应的各点,读出其对应的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压差便
可得出结论。第4题,M点此时处于冷锋的锋前地带,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但随着冷
锋的前移,M地也会出现阴天、降水天气,同时风力会减弱,气温会降低。
答案 3.C 4.B
(2009?山东文综)下图是“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回答5~6题。

5.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流上升速度快 B.形成锋面雨
C.凝结核多 D.气温较低
6.预计飓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  )
A.8日13时 B.8日23时
C.9日13时 D.9日23时
解析 第5题,从图中看也,飓风在由海洋向陆地的移动过程中,其东北部受到陆地的
阻挡,气流被抬升,上升速度加快,导致降水量增多。第6题,A地位于80°W左右,其
所在时区为西五区;图中显示时间为世界时9月6日6时,即零时区的区时。由此计算出
飓风中心位于图中位置时的西五区的区时为9月6日1时,70个小时后,A地区时为9月8
日23时。
答案 5.A 6.B
(2010?扬州调研)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7~8 题。

7.下图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

8.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
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解析 第7题,该图是锋面气旋的剖面图,根据北半球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气旋运动方向
可知,甲处锋面应为冷锋,乙处应为暖锋,且两锋面的移动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故B
正确。第8题,此时为4月份,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北方,甲地正处于冷锋控制下,且
此时锋前暖气团较为干燥,故会有大风、沙尘天气;乙地处于暖锋锋前,应出现连续性
降水。
答案 7.B 8.D
(原创题)读下图,完成9~10题。

9.图示时期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a、b、c、d数值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a>b>c>d B.b>a>c>d
C.aa>b>d
解析 第9题,图示海域盛行西南风,应是北半球的夏季,故应选7月。第10题,图中西
南风是由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加剧了气候的干旱;索马里南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偏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故降水量排序为a答案 9.C 10.C
11.(2009?广东文基)气候变化与异常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与异常
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太阳黑子增多
B.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差异
C.大气环流的多年变化
D.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
解析 影响气候的因子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而地球自转
线速度的纬度差异与此无关。
答案 B
12.(2008?江苏地理)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
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
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
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气环流和各地的降水和蒸发状况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对不同
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我国西北地区而言,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高山冰雪融化,山
地的冰雪总量减少。
答案 D
(2009?福建毕业质检)读“挪威雪线海拔和中国气温距平(与平均气温的差值)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气候处于温暖期的是 (  )
A.1470年~1520年 B.1620年~1720年
C.1840年~1890年 D.1910年~1950年
14.图示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水稻种植范围向北扩展
B.野象栖息地的最北界北迁
C.热带范围扩大
D.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解析 第13题,中国从16世纪到21世纪期间,大部分时间中国气温距平为负值,1910年
后为正值,说明气候处于温暖期。第14题,公元后挪威雪线降低时期,中国气候相对变
冷,北方河流结冰期变长。
答案 13.D 14.D
(原创题)《北京日报》2009年11月22日消息: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据此回答15~16题。
15.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16.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
A.禁止使用氟氯烃 B.减缓工业化进程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解析 威尼斯是一水城,全球变暖引起冰川融化及气温升高,海水膨胀造成海平面上
升,致使威尼斯遭到被淹没的危险;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应对全球变暖的积
极措施。
答案 15.D 16.C
二、综合题(共36分)
17.(2010?北京朝阳期中)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贵准静止锋,位于云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
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图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图2)
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
11月~次年4月5月~10月1月7月
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平均气
温(°C)平均气温(°C)
昆明11.211.2918.188.87.519.7
贵阳278.524.7849.875.34.624
(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
(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解析 第(1)题,由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结合材料
一、二可以知道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和原因。第(2)题,结合材料三可以发现昆明
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面关系密切。第(3)题,由材
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环流形
势有关。
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秋冬季节(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
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
(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
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
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
(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
成因: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
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新华网2009年7月6日消息:近30年来,被称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
的速度是过去300年的10倍,自1996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77%。冰
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
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图

材料三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人口统计表(单位:亿人)
国家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墨西哥
人口2.831.691.451.2713.010.02.031.31.241.331.07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d    。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
(3)图中所示国家中CO2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___________,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CO2
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4)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按近20年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速度,大气中二氧化碳
含量应增加29.95%。但实际只增加了0.0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据上述材料
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全球冰川融化为背景,考查全球变暖的产生、 影响及应对措施。第(1)
题,联系教材知识及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即可完成。第(2)题,由图中曲线可知,
城市化水平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二者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经济
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题,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数据对应材料
二图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可知,中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结合中国能源
利用状况回答措施。第(4)题,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
碳含量实际增加较少,可知植被对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有重要作用。
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没 (2)关系:城市化水平越
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
料。
(3)中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55779.html

相关阅读: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景观与区划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