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命题规律
根据近年问答题的设问,一般有以下类型: 1. 特征问题;2. 成因问题;3. 分布规律;4. 评价问题;5. 判断问题;6. 区位问题。
一、明确答题方向(一)特征描述。一个区域最起码要回答的问题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2.地形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3.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5.自然景观及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6、自然 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评价。7.自然灾害种类及成因分析及防减灾措施。8.生态问题及原因及措施等方面。
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要回答的是:
1.人口增长状况特征描述、成因分析、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2.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原因、城市发展变化及条件分析、城市化水平评价及解决措施。3.农业类型、农业发展区位分析(变化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条件分析。4,工业区位分析及产业转移的成因分析和影响。5交通区位分析及交通方式选择与评价。6.商业贸易的条件分析。7.旅游开发条件评价及旅游资源类型及价值、旅游安全措施、旅游业的影响等。
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位置,判断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水文、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
分析评价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确定区域发展方向、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二)成因问题。 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 1. 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应注意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 ?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
2.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天、地、人三角度综合采点分析。 例:说明淮河夏季洪涝多发的原因? 天(气候因素)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地形地貌因素)扇形水系,汇水快;下游地势低平,又曾为黄河的洪泛区,河床高悬。 人(社会因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破坏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河床变浅;围湖围滩造田降低了河湖的调蓄能力。
3. 地理事物时空特点成因分析。 应锁定使用的地理原理,以大气运动原理、季节变化原理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河水补给原理最为重要,应注意进行逆向推理。 气候的变化、天气的变化:多从近地面的热力环流(风压流原理)进行分析,用热(高温) 低(压) 升(气流上升)雨(成云致雨);冷(低温) 高(压) 沉(气流下沉) 晴(干燥晴朗)进行逻辑分析。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提供了高三的地理知识点整理 。
例简要分析,秋冬季霜打洼地的原因?
【答案】 秋冬季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水汽易达到冰点。夜里,地面向空中散热,山顶的空气比山下的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于是下面的暖空气往上跑,山顶的冷空气沿山坡往下滑。于是,夜里山谷和洼地中的冷空气愈积愈多,气温便降得很低。例海上什么时候出行多与风浪有关。 其逻辑关系为温差大(如冬季)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浪大,出行不便温差小(如夏季)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海浪小,出行方便,回答时倒推。 如:我国首次三大洋科考选择在2005年4月2日出航考察西北太平洋的理由是:4月份西北太平洋上,因东亚与北太平洋间温差小,气压差异小,季风弱,风浪小,可方便、准确科学地采样。(三)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要说明该地理事物叠加在哪一个地理事物之上,通常是说叠加在哪一个地形之上。 1. 点状分布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评价问题。 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两点: 1. 根据题目要求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阐述问题; 2. 从对自然、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方面综合分析。 (五)。 根据材料,审明题义,回归教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准确表达。 (六)区位问题。 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二、重视图表分析,提取有效信息(一)图像表达特点。 地理图像表达方式有:点、线、面、箭头、数字、形象符号等,应认真阅读图例的文字说明。 1. 点常表示城市、港口、矿区、工厂、旅游点等的确切地理位置。 2. 线有经纬线、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等地球自转速度线等)交通线(铁路、公路、航空、航海、内河水运等)、输水(气、煤、电)线、生产网络线、地理要素相关线等。
3. 面聚落、工业、农业区;气候、地形、大洋区等(在大比例尺地图中,点状地理事物则呈面状分布)。 4. 箭头自然要素运动方向(河流流向、地球运动;大洋环流、大气环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地壳物质循环等);区域生产要素流向(能源、原材料、零部件、资本、技术、廉价劳动力、产品、市场信息等);工艺流程等;地理要素运动箭头。(二)图表数量特点。 1. 统计表格以纵、横时空比较为主,应估算勿精算。同一时段,比较不同地区的发展差异; 同一地区,比较不同时代(或时段)的发展差异; 同一区域,以史为鉴颂今或警世; 多个区域进行比较,借鉴取经或突出特色。2. 扇状(饼状)统计图和三角坐标统计图以地理要素结构组成分析为主。 判断地理要素主次关系; 分析成因、进行评价、分析对策。 3. 柱状、折(曲)线统计图以时间和空间对比分析为主折(曲)线图用来显示某一变量是如何随另一变量而变化的。只有当变量是连续性数据时,才能用折(曲)线图。折(曲)线图是一种十分有用的工具,因为折(曲)线图还能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据。 揭示时空分布特色、时代进步表现; 说明时空差异原因。
4. 等值线统计图以区域空间差异比较为主。 从数形状态分析区域特点:注意其疏密、平曲、开闭、趋向,数值标准及单位。分析成因及评价。 5. 直角坐标统计图以两两地理要素相关特点分析为主:应从特殊位相入手。 找峰值和谷值的坐标位置及变化趋势; 分析成因、评价影响。(三)地图功能特征。 地图依功能可划分为: 1. 区域分布图以区位分析为主: 掌握好区域空间定位方法,取得解题入场券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识记地理事物分布位置;分析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人文地理要素主要是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原燃料、科技、政策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区位联系;评价区位优势或劣势,说出整治开发的对策。
. 原理图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 紧扣符号含义及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紧扣其物质流和能量流。
. 景观图表示地理事物的外貌特征为主。 描述地理事物的区位、季节变化、阶段变化。 分析地理事物外貌特色的形成原因。 . 统计图说明地理事物时间发展状态、空间演变规律、空间差异为主。 . 联系图反映各种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为主。抓住核心内容和根源等分析其关系。 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和意义。. 流程图反映生产工艺流程。流程图能够帮助理解某组事件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发生的。能有效地概括出某一过程的各个阶段,或某一程序的各个步骤。建立流程图时,首先把每个事件简要地写在方框内。然后,把最先发生的事件排在最上方,第二发生的事件排在其次,依此类推。最后,把各个事件依次用箭头连接起来。
熟悉工艺流程,认识该产品的上、下游联系。 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及影响。 . 漫画图以环保主题为主。 抓住与常规思维异常的形象、文字来说明漫画主题。多为可持续发展类。 . 韦恩图:韦恩图是用于显示事物异同点的方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重合的圆组成。每一个圆代表一个特定的概念或观点。概念之间的共同特征(相似点)写在两个圆重叠的区域内,各自的特征(不同点)则写在相应圆中重叠区域以外的部分。目前高考中较少见。
三、学会审题审题过程及内容: 审材料;审设问;审题分。 1. 定范围确定考政、历、地三门中的哪一门。 2. 定方向确定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问中的哪一问。 3. 定中心确定试题要求考什么。 4. 定性质从分数分配上确定考题是简述题论述题。5. 定方法确定答题方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四、表达准确文科类主观题一般是渗透思想观点的完整短文,答题时,要有概括有说明。用地理语言回答问题,言之有据,无废话,不离题;在语言使用上,要用直观、明确、精练、科学化的语言,用词用句可多借用教材。
五、答题规范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答题的宗旨。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
为了大家更好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提供了高三的地理知识点整理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520400.html
相关阅读:提高高考数学成绩的三大学习方法
高三地理抓住四大点得高分
高三学生家长 请减少不必要的督促
2014年高考政治复习指导:企业
十一国庆节期间 高三如何进行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