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诗歌形象语言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当堂训练 1 班级: 姓名:

《诗歌鉴赏之形象》

运用预习案1中“了解一些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鉴赏下列诗歌。
一、 精 卫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衔木众鸟多,鹊燕去自成窠。
问:诗中塑造的“精卫”形象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外形特点:一寸身,娇小。内在特点:锲而不舍、虽死不改、信念坚定、矢志不移。抒发了作者对精卫鸟以渺小的一寸之身而填海不止的崇高精神的礼赞和讴歌。)
二、 闺 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问:这首诗一、二两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

(答案: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
三、 居秋暝(唐)王维
空新雨后,天气晚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这首诗写秋晚景,描绘了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林生活的热爱。)

当堂训练 2 班级: 姓名:
《诗歌鉴赏之语言》 执笔人:王卫锋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此诗以长于炼字为后人称道,第三联中的“催”“向”二字更见推敲之功,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催”字运用拟人手法,把平常景物人格化,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本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的。“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向”:将近、临近之意。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诗人不描绘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只突出“向晚”砧声,把内心离别的酸楚和怅惘形象表达出。“催寒近”“向晚多”六字相对,暗含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怎如向青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7605.html

相关阅读:正确使用词语学案
登幽州台歌
2012届高考语文备考冲刺专题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复习 辨析并修改病句 1
高三语文作文复习教案:学习肖像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