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联系
考点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交通运输: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明标志,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现代工业的先驱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资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土开发、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促进社会分工、大工业发展和规模经济的形成,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扩大国际经贸合作和人员往发挥重要作用。总之,交通运输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政治和国防意义。
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优点缺点备注
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水和气象条影响大历史最悠久
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3、如何选择运输方式:
(1)货运应根据货物性质、数量、运距、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运输方式。
(2)客运也要根据运距、价格、时间选择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特点选择依据
运量运价运速灵活性连续性成本
水路大
小低
高慢差差低大宗远程
铁路较快差好投资大、占地广远程量大
公路较慢好好短途运输成本低鲜货、活物、短途
航空快差差投资大贵重、急需、量少
管道损耗小、平稳安全、管理方便差好投资大流体
4、综合交通运输网:彼此协作、相互补充与紧密配合的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线路、港站和枢纽共同组成,并以交通线路为连接线,交通港站与枢纽为连接点,可进行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的交通运输网络。具有一定的组合结构与等级层次,是交通运输生产力在地域上组合的具体体现。其特点有:①为地域生产综合体(全国、大区域地区生产综合体)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分布图式大体与其所在区域的对外运输联系及区内各地间运输联系的总格局相近似;②在运输部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组合特点,且取决于所在区域的资开发、经济发展、交通位置和自然条等方面的特征;③由若干地位、作用与功能不同的交通线路(全国主干线路、开发或先锋线路)所组成;④有一定的地域等级层次,除最高一级的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外,尚有大区、省区和地区等其他一些较低等级或层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
5、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自然因素仍很重要,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避开不利条(、河、沼泽等),减少工程量,便于维修养护。此外,技术因素也影响铁路的区位。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条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
然
因
素
地
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
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修成“之”字型弯曲或者开凿隧道;
水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选择最适宜的位置跨越河流,以尽量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尽量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频率及其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的强度设计;
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使运输网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对线路产生的障碍;
6、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7、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如航行条、停泊条)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如筑港条、腹地条)的影响。因此建设港口时要考虑其航行、停泊、筑港等自然条,以及腹地、城市等社会经济条。可以综合归纳为:自然因素(航行条、停泊条、筑港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8、飞机场:亦称航空港,较正式的名称是航空站,为专供飞机起降活动之飞行场。除了跑道之外,机场通常还设有塔台、停机坪、航空客运站、维修厂等设施,并提供机场管制服务、空中交通管制等其他服务。
必备的机能:
机场必须要具备以下的功能。
让飞机安全、确实、迅速起飞的能力。
安全确实地载运旅客、货物的能力,同时对于旅客的照顾也要求要有舒适性。
对飞机维护和补给的能力。
让旅客、货物顺利抵达附近城市市中心(或是由都市中心抵达机场)的能力。
国际机场的话,则必须要有出入境管理、通关和检疫(CIQ)相关的业务。
9、飞机场区位: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保证地基稳定;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
港口汽车站航空港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局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腹地条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其中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势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10、交通枢纽:交通枢纽(transportation junction)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库场以及运输工具的装卸、到发、中转、联运、编解、维修、保养、安全、导航和物资供应等项设施组成 。又称运输枢纽。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交通枢纽形成的主要制约或影响因素有:①地理位置 。②地形、水等自然条。③经济条,如生产和贸易的结构及水平、工业企业的分布等。④历史交通线和既有交通网的基础。⑤运输技术的发展。⑥大宗客货流的集散。
交通枢纽可按汇集的主要运输方式分为:铁路公路河海枢纽,如上海、天津、汉堡、纽约;铁路公路内河枢纽,如南京、武汉、莫斯科、法兰克福;铁路公路航空枢纽,如北京、东京、巴黎;内河公路枢纽,多为中小城市。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枢纽为单一枢纽;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组成的枢纽为综合枢纽。
11、城市交通网: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如:铁路网、水运网等;铁路-公路运输网;省级、地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等。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运输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是高峰;行人与车辆交叉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安全问题格外重要;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大量的城市面积和空间,是城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形式:主要有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和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二种形式。放射线有利于进入市区,环行线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有利于对外联系,同时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
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条,保护环境。
12、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
⑴城市交通两大问题:交通线路拥堵;交通环境污染。
⑵解决措施:
①解决交通线路拥堵的根本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自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
14、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世界研制最早的新型高速列车之一,它是依靠电磁作用力把车辆悬浮在轨道上方,利用直流电机进行推动,其速度可达500—1000千米每小时。磁悬浮列车高速、安全、平稳、不污染、节约能,是一种理想的交通工具。由于磁悬浮列车具有投资风险大,无法与既有铁路联网,只能适用于点对点的直通客流,运量小的等缺点,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
考点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①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如:株洲“火车拉的城市”,日本筑波沿交通干线形成南北狭长带状形态。
②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如嘉兴市聚落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
③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如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
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①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区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②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③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上海、北京等。
④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因素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
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如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对城市的影响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或相交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性影响旅游资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的发展
考点3、通信
1、通信:是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同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媒质,将信息从某方准确安全传送到另方。
通信的方式:以视觉声音传递为主的古代的烽火台、击鼓、旗语、现代电信等及以实物传递为主的驿站快马接力、信鸽、邮政通信等。古代的通信对远距离说,最快也要几天的时间,而现代通信往往以电信方式为主如电报,电话,快信,短信,E-AIL等注重即时通信,作为自然科学说邮政通信更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沟通,但在现今注重经济利益的时期往往不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致使邮政通信相对即时通信不宜接受。
3、电信通信:(telecommunication):指利用电子技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传递信息。电信包括不同种类的远距离通讯方式,例如:无线电,电报,电视,电话,数据通讯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发信机,通道以及收信机。发信机负责将信息进行编码或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信号通过信道传输至收信机。在传输过程中, 由于噪声的存在,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改变。收信机端试图应用适当的解码手段从劣化的信号中恢复信息的原样。描述信道的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带宽。
通信系统的结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广播则是一种特殊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
4、国际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是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纤、微波或卫星为物理传输通道的通信线路,网站以及丰富的信息内容组成的。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减少了物质消耗,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成本,提高了通信效率,促进了世界化交流。但是,国际互联网也给世界带了许多新麻烦。例如,网上信息鱼龙混杂,使用时需判别真伪。此外,发展互联网需要经济实力,发展中国家可能受到不平等竞争和化挤压等。
5、电子邮箱:电子邮箱是通过网络电子邮局为网络客户提供的网络交流电子信息空间。电子邮箱具有存储和收发电子信息的功能,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网络中,电子邮箱可以自动接收网络任何电子邮箱所发的电子邮,并能存储规定大小的等多种格式的电子。电子邮箱具有单独的网络域名,其电子邮局地址在@后标注。电子邮箱业务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的信息传递业务,是利用电信号传递和存储信息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传送电子信函、数字传真、图像和数字化语音等各类型的信息。电子邮最大的特点是,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时间收、发信,解决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办公自动化,商业活动提供了很大便利。
考点4、商业贸易
1、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商业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商业是指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而狭义的商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营利性事业。商业的四个环节: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收购是前提,是商业活动的开始;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联结商品购销得必要流通纽带;销售是商业活动的终结,实现商品的价值,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商业网点:
指根据网点建设规划管理需要所界定的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经营和生活服务的单体商业经营场所或在同一区域内统一开发,统一经营或统一管理的综合商业经营场所,包括零售商店,商品交易市场,旧货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物流基地,餐饮店及其他生活服务业设施等。
商业网点: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制约,
⑴形成:自然条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如区、平原自然条不同、产品种类不同,产生地域分工,导致地区间大规模商品流通,出现商业网点。
⑵密度: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影响制约商业网点的分布。区网点少于平原。
⑶效益:
①与距离生产地远近有关: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例如: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原因是上海本身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闽赣皖鲁苏浙沿江沿海等消费地)。远离商品生产地,降低效益。
②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加速商品流通,商品冷冻技术的提高、包装技术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长途)。
⑷组织形式: ①流动形式:人口稀少地区,采用货郎担、大篷车流动服务形式(积累门槛人口);
②固定形式:人口稠密、交通方便地区采用固定形式如商业街、商业小区;
③新形式: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出现又出现了电视、网上购物和无人售货机等办法。
3、商业中心:
商业活动的人流、商品流达到一定规模,就形成商业中心。
4、商业中心的形成条:
周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便于商品集散。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san/36941.html
相关阅读: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复习教案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中国地理景观与区划专项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复习 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
2012高考地理快速解决地球运动类问题的方法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