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四地六校 ” 第一次联考高 二 政 治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2、“比”、“从”、“北”、“化”四个字由“人”字以不同结构构成(右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比”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从”;之后会产生叛逆,即“北”;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进入“化”的阶段。上述材料说明①哲学智慧概括了人们的生活与实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④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火组成的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A.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D真正的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B....有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有人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去寻找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这主要体现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寻找真理性认识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10、,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目前人们已经制造出“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可是,如果没有业已存在的物种,没有遗传物质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新的物种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充分说明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越来越弱 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③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中国哲学家冯友兰说:“宇宙间若没有鸟或蜂蚁,不过是没有鸟或蜂蚁。但宇宙间若没有人,则宇宙间即没有解,没有觉,至少是没有较高程度的觉解……我们可以说,天若不生人,万古常如夜。”下列表述与此段话意思相近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绝对观念外化为万事万物C.物是观念的集合 D.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近来,湖北巴东发生地震,湖北各地都有震感。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事物的静止是绝对15、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的虹湾以东地区实现软着陆。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嫦娥三号”将开创人类月球探测史的多项“首次”,这表明①我国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②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④事物的规律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从这一自白得出的结论是真理与误既对立又统一,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对认识个体来说,犯的错误越多所获得的真理就越多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理”,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到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变C.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对这里的“变”与“没有变”理解正确的是①“变”是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变”是事物的相对静止②“变”的是部分,“没有变”的是整体,整体决定部分③“变”与“没有变”构成一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④“变”的是量,“没有变”的是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漫画中的母亲把自己在牌桌上的失利(“输”)迁怒于身后看“书”的孩子,这一做法①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②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 ④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22.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点燃两根火柴,并分开很远摆放,不一会儿就熄灭了;让两根火柴紧挨着,时隔不久也熄灭了;只有当两者的间隙适中时,两根火柴才相互辉映,直至全部化为灰烬。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温热有间隙效应”。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 B.过犹不及,要把握火候和分寸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事物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机遇,促成飞跃C.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要对未来充满信心.1G手机只能进行语音通话,2G手机增加了短信、WAP上网等功能,3G手机又增添了视频通话等功能。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27.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看出,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合理性。(9分)28.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认识问题?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分)解决问题?—5 6—10 11—15 11—15 21—2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大题,共50分)26.(10分)27.(9分)28.(1)(12分)(2)(9分)(3)(10分)下学期“四地六校 ” 高二政治第一次联考评分标准1—5ACCCD 6—10BCBDC 11--15BDBCC 16—20CCDDD 21—25ABAAA26、①“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符合唯物辩证法关于质变的规定的。哲学上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2分)②但就此认为“质变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则是不准确的。因为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坏变好,还有一种是由好变坏。因此,不能绝对地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即质变是新事物的产生。只有向前的、向上的、向好的方面发生的质变才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分)③ “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违背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发展。因此,对于事物的发展来说,量变、质变同样有意义。(5分)27、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定位是实践不断深化的结果。(3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认识,说明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860242.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湖北省黄冈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政治)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高二政治下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复习训练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