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命题人:孙鼎鑫 第Ⅰ卷 (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A.九寨沟的自然景色 B.春晚小品 C.个体经济 D.联合国安理会2.阅读书籍、欣赏作品、观看影视等都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表明( )A.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人的文化修养 B.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C.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活动的根本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之所以如此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因为( )A.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4.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C.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5.接受馈赠的礼物时,中国人会表示感谢,但一般不会立即打开,西方人则会立即打开并表达谢意。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6.开展“书香校园”评选活动,倡导读书学习的文明风尚,营造好学求进的校园书香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体现了( )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自然环境影响文化环境 C.文化环境以自然环境为载体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7.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文化素养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8.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思想道德素质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科学文化素质 D.情感、态度和价值观9.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这说明( )A.文化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文化一定能塑造健全的人格 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全面发展10.逛花街是珠三角地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据调查,6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每年春节都会逛花街。这表明文化( )A.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对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不可动摇的C.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D.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11.2015年6月13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A.是该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是该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是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是该国生存和发展的全部精神根基12.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中国的儒家文化、欧洲的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等。这体现了( )A.文化的独立性 B.文化的多样性C.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文化的继承性1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 )A.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B.相立借鉴、共同交流C.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14.“杭州西湖”目前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西湖申遗”( )①对于研究浙江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②能够充分展现西湖独特的人文、社会、经济价值③有利于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④对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5.“雷”、“打酱油”、“?”等字词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明(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16.“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17.下列不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A.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B.在国外大学开办孔子学院 C.当今世界频繁的贸易往来 D.多媒体18.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①具有民族的特色 ②一旦形成永远不变 ③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④相对稳定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①社会制度的变化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 ③思想运动 ④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中国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生生不息地走到现代社会,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它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华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文化,其间所积淀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方式、行为都值得我们去发掘、继承和弘扬。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传统文化是稳定的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D.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21.文化发展的实质是( )A.沿袭传统 B.全盘西化 C.文化创新 D.另起炉灶2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学说,是与当时的社会大变革分不开的。这主要说明了(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B.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自于社会实践23.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①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该辩证地继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4.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为此应( )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③在文化合作中实现文化趋同 ④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特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5.毛主席说:“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在这里,毛泽东主席批评的这批人实际上是犯了( )的错误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26.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规定,语文作文“每错一个字扣一分,重复不计”。这体现了国家对规范汉字的高度重视。国家重视规范汉字 (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有利于提高我国学生的母语水平③加重学习负担,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有利于人们思想文化的正常交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8.探访文明的踪迹,惟有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而不竭,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其有力见证是( )A.汉字和史学典籍 B.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C.中华文化推陈出新 D.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29.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 )①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④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0.吴越文化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这说明( )A.区域文化是在相互借鉴中形成的 B.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C.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民族文化具有地域特征“原生态唱法”是第十二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最大亮点和热点。观众从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民歌中感受到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这表明(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各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凸显民族的个性和特征,缺少共性 ③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各有特色,没有相互借鉴和融合 ④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32.近年来,“汉语热”在美国升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主动学汉语。“汉语热”的原因是( )A.中国文化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B.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中国主导这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33.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取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B.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C.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甘肃省张掖市民乐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291856.html
相关阅读:2014年高二政治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政治)
高二政治下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