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高二化学上册单元综合检测题(有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记忆方法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8.50 mL稀盐酸
B.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C.为测定某溶液的pH,将pH试纸润湿后浸入待测溶液,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D.用渗析法除去淀粉中混有的NaCl
解析:选D。A选项,量筒只能估读到0.1 mL;B选项,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C选项,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润湿。
2.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暖水瓶中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食醋(主要成分是CH3COOH)除去: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米汤中含淀粉,可用来检验单质碘的存在,而碘盐中的KIO3是含碘化合物。
Na2CO3溶液因Na2CO3水解而显碱性,而餐具上油污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纯毛织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3.(2014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OH)3胶体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的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室温下向苯和少量苯酚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可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
D.已知I-3??I2+I-,向盛有KI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显紫色,说明KI3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解析:选C。A项中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胶体;B项中应先滴加KSCN溶液,没有现象,排除Fe3+的干扰,再加氯水,若溶液变红,说明有Fe2+;C项中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酚钠,再通过分液把苯分离出来;D项说明I2的溶解度在CCl4中比在水中的大,而不是KI3。
4.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下列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B.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橙色
C.用石蕊作指示剂,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开始变为紫色
D.在滴定过程中,用玻璃棒蘸取试液,涂抹在pH试纸上,至混合液pH为8
解析:选A。滴定终点的判断直接取决于指示剂的选择。中学中和滴定的定量实验的指示剂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有:甲基橙(3.1~4.4),石蕊(5~8),酚酞(8~10),由于此实验是用标准碱滴定弱酸,到达滴定终点时,强碱弱酸盐呈弱碱性,故用酚酞作指示剂最好。即当滴有酚酞的醋酸用标准强碱NaOH滴定时,溶液由无色转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
5.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滴入几滴溴水后,混合液中出现血红色,那么由此得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SCN-
B.Fe3+的氧化性比Br2的氧化性强
C.Fe2+不能与SCN-形成血红色的化合物
D.Fe2+被Br2氧化成Fe3+
解析:选B。混合液出现红色,说明生成了Fe3+,且晶体中一定有SCN-,发生了Fe3++SCN-??Fe(SCN)3(血红色),证明加入了Br2后Fe2+氧化成了Fe3+,B错误。
6.(2014年湖北黄冈高二检测)亚硝酸钠俗称“工业盐”,有很强的毒性,因“外观与口感和食盐相似,而常常被误用、误食,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沉淀,亚硝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易分解为两种气体,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①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如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②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③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氯化钠和亚硝酸钠,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④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C。亚硝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即不能利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操作④错误。
7.(2014年高考安徽卷)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
A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BAgI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AgCl比AgI更难溶
C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
解析:选D。过量Fe粉被稀HNO3氧化为Fe2+,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A错误;在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更难溶,B错误;Al箔表面不能被稀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C错误;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D正确。
8.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苯、溴水、铁粉混合制成溴苯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二溴乙烷和二甲苯
解析:选A。苯中加溴水后分层,上层为溴的苯溶液(橙红色),下层为无色水层,乙醇中加溴水不分层,苯乙烯中加溴水结果溴水褪色,且所得混合物是分层的,所以A项能成功。B项中苯仍溶解溴与己烯反应生成的二溴己烷及过量的溴。C项中不能用溴水。D项中二甲苯能溶解二溴乙烷。
9.下列操作或仪器的选用正确的是(  )
解析:选C。A选项使用碱式滴定管盛装具有强氧化性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会使碱式滴定管下端的橡皮管被腐蚀;B选项过滤试剂错误较多,如没有使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内壁与漏斗管末端没有接触,试剂瓶标签朝下等;D选项用量筒稀释浓硫酸,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会使量筒炸裂。
10.有a、b、c、d、e五种无色气体,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a和b相混合气体变为红棕色
②c和d相混合产生白烟
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
④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的浑浊
a、b、c、d、e依次可能是(  )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
C.NO、O2、NH3、HCl、SO2
D.HBr、Cl2、NH3、H2S、C2H4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的检验方法。只有对常见气体的性质及反应非常熟悉,才可能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正确结论。根据表中所给出的两种气体混合后的现象并结合选项中所给出的气体范围进行分析。①a和b混合后气体变为红棕色,一定是NO和O2混合反应生成NO2;②c和d混合产生白烟,一定是NH3和HCl混合反应生成NH4Cl;③c、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溶液,c、e可能是NH3和SO2,再结合②可知c是NH3,则e是SO2,d就是HCl;④把b、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可得出b、e可能是O2和SO2;由③已得出e是SO2,那么b就是O2;结合①可得出a是NO,从而得出a~e依次是NO、O2、NH3、HCl、SO2。
11.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解析:选A。B选项使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错误;C选项使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生成的干燥的氨气错误;D选项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错误。
12.(2014年陕西延安高二质检)下图为10 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X,用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Y滴定的图示。依据图示,推出X和Y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BCD
X浓度/mol?L-10.120.040.030.09
Y浓度/mol?L-10.040.120.090.03
解析:选D。(1)10 mL盐酸与30 mL氢氧化钠混合后恰好中和,可知盐酸的浓度为氢氧化钠溶液的3倍,选项A、D合适。
(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0 mL时,混合液pH=2
代入A:c(H+)=10×0.12-20×0.0430=0.430≠0.01,
D:c(H+)=10×0.09-20×0.0330=0.01,
因此D选项正确。
13.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2-3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2-4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解析:选C。A中若有HCO-3、SO2-3、HSO-3等也有类似的变化;B中Ag+有相同现象的变化;D中Ca2+有相同现象的变化。
14.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编号实验操作
A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解析:选C。此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A要吸干表面的煤油再切。B中容量瓶不能直接配制溶液,应先将固体在干净的烧杯中溶解。D中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5.由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解析:选C。Ba(OH)2、NaOH为强碱,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等体积、等pH的溶液中,所含n(OH-)相等,由H++OH-===H2O,可知二者消耗同一盐酸的体积相等,即V1=V2;由于NH3?H2O为弱碱,溶液中存在着电离平衡NH3?H2O??OH-+NH+4,故与Ba(OH)2、NaOH等pH、等体积的溶液中,n(NH3?H2O)>n(OH-),所以与同一盐酸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在进行物质检验时,一般先对试样进行外观观察,确定其状态、颜色、气味等
B.配制银氨溶液时,应把硝酸银溶液逐滴加入氨水中
C.一般在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要检验纯度
D.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的质量分数时,若用潮湿的坩埚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E.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根据碱式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0 mL
F.实验室制取氯气等有毒气体时,必须在密闭体系或通风橱中进行
(2)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是质检部门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实验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a.配制0.01 mol/L到0.008 mol/L等一系列浓度的[Fe(SCN)6]3-(红色)溶液作为标准比色液。
b.样品处理:
c.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比色管中,加入稍过量的KSCN溶液,并稀释到10 mL。
d.比色:选取与待测液颜色一致或相近的标准比色液即可判断待测液的浓度。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配制100 mL 0.01mol/L标准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b脱色过程包括加入:________(填:脱有机色素的吸附剂名称)→搅拌→煮沸→冷却→________(填操作)。
③步骤b样品处理中,氧化的目的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的基本问题,综合性较强。(1)中B配制银氨溶液时,应该是将氨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去,D中结果偏大,E中滴定管读数应该是小数点后两位。(2)①还少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②吸附剂应该想到活性炭,脱色最后一步操作是过滤;③氧化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变成Fe3+。
答案:(1)A、C、F
(2)①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②活性炭 过滤
③使溶液中Fe2+全部转化为Fe3+,与SCN-反应显色
17.(10分)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m-n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Ag++2CN-===[Ag(CN)2]-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________mg?L-1(以CN-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1)根据题给信息,污水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各种形态含氰化合物转化为可以测定的HCN。(2)为了保证生成的HCN全部被吸收,导气管要深入NaOH溶液中。(3)将导气管伸入NaOH溶液中有可能引起倒吸,所以将烧瓶位置挂高。(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盐酸具有挥发性,也被NaOH溶液吸收,用硝酸银溶液进行滴定时消耗硝酸银溶液增多,结果偏高。(5)根据实验原理,2HCN~2CN-~AgNO3,m(CN-)=0.01000×21.00×10-3×2×26×103÷0.1=109.2 mg/L。
答案:(1)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 (2)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入空气中 (3)防止倒吸 (4)偏高
(5)109.2
18.(10分)某钠盐溶液可能含有阴离子NO-3,CO2-3,SO2-3,SO2-4,Cl-,Br-,I-。为鉴定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
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
③加CCl4,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
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
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1)分析上述5个实验,写出每一实验鉴定离子的结论与理由。
实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
解析:(1)①测得混合液呈碱性;说明可能含有CO2-3和SO2-3,因为阴离子NO-3、SO2-4、Cl-、Br-、I-是强酸的酸根离子,其钠盐的水溶液呈中性;CO2-3、SO2-3是弱酸的酸根离子,因水解使其钠盐的水溶液呈碱性。②加HCl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饱和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CO2-3,没有SO2-3,因SO2有刺激性气味。③加CCl4后,滴加少量氯水,振荡后,CCl4层未变色;说明不含有Br-、I-,因两者均能与氯水反应且反应后的产物溶解于CCl4显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呈橙红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④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含有SO2-4,因BaSO4不溶于盐酸。⑤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说明含有Cl-,因Ag+与Cl-反应生成的AgCl不溶于稀HNO3。(2)上述5个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NO-3。
答案:(1)①CO2-3和SO2-3可能存在,因为它们水解呈碱性
②CO2-3肯定存在,因为产生的气体是CO2;SO2-3不存在,因为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③Br-、I-不存在,因为没有溴和碘的颜色出现
④SO2-4存在,因为BaSO4不溶于盐酸
⑤Cl-存在,因与Ag+形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2)NO-3
19.(10分)(2014年江苏连云港高二检测)某学生欲测定味精中食盐的含量。
(1)下面是该学生所做的有关实验步骤,请填写所缺的实验步骤②和④。
①称取某牌号的袋装味精样品5.0 g,并溶于蒸馏水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滤。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将沉淀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9 g。
(2)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烘干沉淀应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低温烘干
B.高温烘干
C.利用太阳能烘干
④若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单钠含量≥80%,NaCl含量≤20%”,则此样品是否符合产品标示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
(3)若有甲、乙两学生分别做了这个实验,甲学生认真地做了一次实验,就取得了实验数据;乙学生认真地做了两次实验,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测定数据,你认为哪一位学生的方法更合理?请简述你的理由。
解析:(1)本题实验目的为测定NaCl的含量,显然以测定Cl-最好,所以考虑将氯化钠转化为氯化银沉淀来进行测定。(2)理解过滤、沉淀洗涤等基本操作。③中AgCl见光受热易分解,所以应在低温下烘干。④2.9 g AgCl相当于1.2 g NaCl,所以所测得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4.0%,因此不符合标示的质量分数。(3)定量实验中都要重复测定2~3次,再计算平均值,以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所以乙同学更合理。
答案:(1)②加入足量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使沉淀完全 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多次
(2)①烧杯、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滤纸
②取少许洗出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若无沉淀或浑浊出现,证明沉淀已洗净 ③A ④不符合
(3)乙学生更合理。定量测定时,只有多次重复实验才能排除偶然因素,使实验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20.(13分)某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用中和滴定法测定其浓度。
(1)滴定
①用________式滴定管盛c mol?L-1盐酸标准液。下图表示某次滴定时50 mL滴定管中滴定前后液面所处的刻度。请将消耗的盐酸标准液的体积填入③表空格中,此时滴定管中剩余液体的体积________mL。
②下表是4种常见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指示剂石蕊甲基橙甲基红酚酞
pH变色范围5.0~8.03.1~4.44.4~6.28.2~10.0
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
序号待测液的体积(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滴定后消耗的体积
1V0.5025.8025.30
2V
3V6.0031.3525.35
(2)根据所给数据,写出计算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表达式(不必化简)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下列几种假定情况进行讨论:(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a.若滴定前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b.读数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c.若在滴定过程中不慎将数滴酸液滴在锥形瓶外,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d.滴加盐酸速度过快,未充分振荡,刚看到溶液变色,立刻停止滴定,则会使测定结果________。
解析:(1)盐酸应用酸式滴定管盛放。滴定前读数为0.30 mL,滴定后读数为24.90 mL,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为24.60 mL。由于酸式滴定管的最大刻度是50 mL,现读数为24.90 mL,且滴定管最大刻度下方还有液体,故滴定管中的液体体积大于25.10 mL。由于石蕊颜色变化不明显,故通常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根据题所给的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表可知,用酚酞误差更小。
(2)从三次滴定结果分析得出24.60 mL明显是操作错误,故应用1、3两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3)a.中和滴定是H+、OH-的物质的量相等,与其浓度无关,所以锥形瓶中有蒸馏水无影响;b.导致所测盐酸的体积偏小,从而使测定结果偏低;c.相当于所用盐酸的体积增大,故导致测定结果偏高;d.未到达滴定终点,所用盐酸的体积偏小,故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1)①酸 大于25.10 ②酚酞 ③24.60
(2)25.35 mL+25.30 mL2×c mol?L-1V mL
(3)无影响 偏低 偏高 偏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69286.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3)化学
高二化学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带答案)
2016年高二化学寒假作业(有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学上册酸碱中和滴定课时训练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