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我国天然气资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教案
目标:
1、了解我国进行跨区域资调配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资开发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油气资开发和利用在东西部的差异。
3、资开发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重点:
我国天然气开发的主要原因和开发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
西部地区天然气开发受限制的主要原因。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1、阅读绪论:
(1)资分布状况
(2)资分布与经济地理格局的配合状况
2、我国的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将长江水调至华北;
(2)西电东送:将西能基地、三峡、红水河,等中西部的能送至京津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将塔里木等西部的天然气输往上海等东部地区;
(4)青藏铁路:从青海的格尔木延伸至西藏的拉萨。
前三大工程,都涉及资的跨区域调配,为什么要进行资的跨区域的调配呢?
资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资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天然气,也是一种矿物能,也是五种常规能之一。
一、潜力巨大的天然气资利用
比较分析天然气资与煤炭资相比的优点。(见下表)
资储量开采成本使用燃烧效率污染其他用途
煤炭大低较方便低大可作化工原料
天然气大更低方便高小可作化工原料
析我国能消费构成表。回答:
1.为什么我国能构成一直会以煤为主的呢?(我国煤的储量居世界前列,且煤炭具有开发成本低、运输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
2.为什么世界和我国煤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呢?(因为煤的使用带了很多环境问题: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放出的硫氧、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导致酸雨的产生;煤烟、粉尘导致的大气污染;废渣占用农田,带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
我国天然气储量及分布
1.储量:约有33万亿立方米。目前已探明资储量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开发潜力看好。
2.产量:2000年底为277亿立方米,计划在2005年天然气产销量达到300亿立方米,2010年将近600亿立方米~700亿立方米。
3.主要分布地区:在陆地拥有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四大气区;在近海拥有渤海、东海和南海三大气区。,其中陆上四大气田的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60%左右。
二、我国天然气储量及分布
储量大,产量多,主要分布在陕甘宁、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开发的潜力巨大。建国后我国油气资开发的重点一直在东部的东北、华北等地,由于开采时间较长,已到了开采的中后期,产量的增加难度很大。因此,油气资的开发向西部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工业部门就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部署。西部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些地区的开发还受到了很多的限制。
三、开发利用格局
1.开发战略部署: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1)开发的资金短缺问题。
经济技术比较落后,而天然气工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勘探、要开发、要铺设管道,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更增加了资金的困难。
(2)对天然气资的市场需求量小。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人口较少,对天然气的需求就小,而市场需求小,就没有利润,又加剧了资金的困难。因此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这里发展天然气产业的“瓶颈”。
过渡:可能有的同学会这么想,本地用不了那么多,可以运到外面啊,而这又要遇到交通运输问题。基础设施和交通条还不能满足大批油气产品的生产和外运。
2.西部发展天然气的不利因素
(1)开发的资金短缺。
(2)天然气资的市场需求量小。
(3)基础设施和交通条限制,难以外运。
(再看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情况,同样可从经济水平分析。)
3.东部沿海能问题
(1)能需求量大:经济发达,人口城市稠密
(2)传统能煤和石油的恶果:
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固体颗粒物、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占用大量的土地、淡水等资,环境人口容量问题加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城市稠密,对能的需求量大。
东部沿海又是我国常规能最缺乏的地区,能紧缺一直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更为突出。因此需要有大量的能输入。而以前主要是什么能? (煤和石油)
这些能的使用又会带哪些问题?(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
所以可以说这里需要输入能,但更需要输入的是清洁能,而作为清洁、热值高的天然气就成了今后的需求。大家还可想想,煤的运输主要采用什么方式?(主要用铁路、公路和水运)
铁路、公路的运输要修建道路,水运要修建港口,既需要大量的资金,又要占用什么呢?(占用大量的土地)
东部地区本身人口密集,地域狭小,环境容量有限,而建设这些设施占用的土地使这里雪上加霜。再加上用煤发电,也要占用大量土地和淡水,更加剧了这里的用地用水紧张。而天然气的运输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呢?这种方式有什么有利之处?(主要是管道运输。 所以,天然气的使用还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用地紧张的矛盾。正因如此,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今后这些地区对天然气的市场需求量会大幅度增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36525.html
相关阅读:中国的生物灾害
旅游规划学案
正午太阳高度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