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增加内驱力,从思想上重视高二,从心理上强化高二,使战胜高考的这个关键环节过硬起来,是“志存高远”这四个字在高二年级的全部解释。逍遥右脑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二上册期中政治试题及答案》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三者之间联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的统一
B.只有哲学家才有世界观和方*
C.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不同
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段话主要说明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的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4.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6.下列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理解错误的是
A.物质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C.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D.物质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
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A.物质性B.能动性
C.实践性D.规律性
8.《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A.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D.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9.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可能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
A.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前者承认运动的普遍性,后者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前者承认静中有动,后者承认动中有静
D.前者离开物质谈运动,后者离开运动谈物质
10.荀子说:“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告诉我们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和静止不可分
C.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11.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D.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12.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的蔬菜。这说明
A.规律具有主观性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限性B.客观性
C.条件性D.运动性
14.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和地月距离接近出现的“超级月亮”等自然现象,一些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2018》,认为世界末日真的快到了。这种观点
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②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③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④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15.2010年6月22日,在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上,前世界亚军法国队小组战输于南非,垫底出局。世界亚军在小组赛便被淘汰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内讧。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目标
②全力以赴搞好部分就一定能搞好整体
③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④要树立全局观念,部分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B.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17.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②旧事物不甘心自己的灭亡,竭力扼杀新事物
③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理解与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与完全抛弃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①④
18.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也
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D.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19.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B.矛盾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的产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但危机中有“危”也有“机”。要转“危”为“机”,就要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推进自主创新。回答20—22题。
20.危机中有“危”也有“机”,这说明矛盾的双方
A.相互包含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D.相互渗透[]
21.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有助于转“危”为“机”,这说明
A.任何事物都有优缺点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斗争性D.矛盾具有特殊性
22.推进自主创新要求人们
A.大胆否定一切现存的事物B.突破一切思想观念的*
C.采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D.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2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
A.扬弃B.克服
C.肯定D.否定
24.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种“变废为宝”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5.随着私家车增多,有关部门正逐步推出个性车牌,允许车主将自己的生日等个性特征加入车牌号中,但个性车牌同样要符合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则。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2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C.主要方面的主要矛盾决定的D.主要方面的次要矛盾决定的
27.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曾作出这样的比喻:“高中阶段就像一个人的腰,腰间无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阶段在人生中如此关键,我们必须珍惜时光,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为今后成才打好基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这就是说要: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2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特殊性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矛盾的客观性原理D.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9.漫画中砍树的人认为,否定是
①事物自身的否定②否定一切
③发展的环节④全盘否定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④
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诗句启示我们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统一D.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有限的,真理是永恒的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涂写“A”,错误的涂写“B”。每小题1分,共10分。
31.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方*体现着世界观。
32.“理生万物”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33.物质世界中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而相对静止则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34.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35.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6.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38.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39.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40.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41.2011年10月18日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我国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最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
4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意义?
▲▲▲▲▲▲
四、探究题: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本题12分。
43.材料: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标志着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的探索有了重大的突破。而这之前,我们已经经历了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可以说这些科学实践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神八”飞船也将于11月升空。“天宫一号”与“神八”并将于2018年完成交会对接试验。我国还将通过多次发射,建立真正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梦想。
(1)上述材料中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2)上述材料中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41.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决议的必要性。
4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什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意义?
四、探究题:请进入下列情境,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本题12分。
(1)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上述材料中我国空间实验站技术探索、发展的过程,对人们追求真理有什么启示?
(3)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在下表相应位置涂写“A”,错误的涂写“B”。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简答题:41题10分,42题8分,共18分。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2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2分)。要解决好新形势下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的指导。这一决议能够指导我们解决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1分)。
四、探究题:本题12分。
43.(1)历次科学实践是航天技术理论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我国已掌握的航天技术理论在科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引领、服务于空间实验的伟大实践。(4分)(或答出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具体表现也可)
(3)①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从“神一”到“神七”,“嫦娥一号”到“嫦娥二号”等多次实验,是“天宫一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是在进行量的积累;而“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则是前面多次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2分)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从“天宫一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火星等,是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量变、质变的过程。(2分)
【导语】逍遥右脑整理《高二地理知识点: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以及最全的高考备考资料,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文综、理综复习学习资料,复习讲义、听力材料、作文素材,历年真题试题下载及答案解析,完备的资料库为广大考生提供全面的备考参考。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gaoer/1212393.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滨海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理)试卷
高二政治下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基础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我们的民族精神参考答案
湖北省黄冈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