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1980年代的爱情》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1980年代的爱情》读书笔记 作者:土家野夫
前两天大概花了4个小时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好久没有这么过瘾地读过书了。《1980年代的爱情》,顾名思义是关于爱情的,可以算作是一本值得读的书,但是和《平凡的世界》和《穆斯林的葬礼》同样是关于爱情的小说相比,《1980年代的爱情》在叙事上和结构上都差远了。
1982年的秋天,男主人公关雨波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名叫公母寨乡镇的乡公所锻炼半年。一天他端着瓷缸去乡镇供销社打酒,没想到在供销社卖酒的那个姑娘丽雯是他高中的初恋,顿时他语无伦次不知道怎么和她打招呼,但是丽雯见到他时,并没有表现的那么热情,而是不冷不热的。丽雯是雨波高中的同班同学,因为长得清秀,是很多男孩子喜欢和暗恋的对象,当然雨波也不例外。高考那年以一分之差落榜,因为家庭变故,她没去复读考大学,而是直接在供销社上班。后来雨波经常找着买酒的借口去供销社找丽雯,她慢慢变的不再那么冷漠了。他们一起去附近的河边玩,他为她弹吉他唱歌,读情诗。但是他们之间始终隔着一张窗纸,他们并没有挑明是真正的男女感情关系。就像小说中所说的:“80年代之初,真正的爱情表白,却像赴汤蹈火一般的艰难。我们这种同学关系,一旦挑破而得不到对方的允诺,势必连朋友都很难平和相处,多数会渐行渐远——敏感脆弱的心灵尚无法学会面对拒绝。对眼前这种温暖和亲近的珍惜,使得我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种若即若离。生怕爱情的弦索一旦绷紧,最后却拉断了原本可以织好的情网。” 他们朦胧的感情最终以雨波的回城作结。


这一走,就是数年。在那数年间,他很快去了省城再读书,结婚离婚,还经历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感情。后来他还进了监狱,出狱后在一家的县城的旅馆碰见了他曾经的高中女同学。女同学很热情地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在会上他再次遇见了丽雯。这次他对她表达了自己的深情,愿意留下来和她在一起,但还是遭到了她的拒绝。数年后的京城,雨波也混成了一个成功人士。一次他接到那个高中女同学的电话,她告诉他丽雯因为癌症去世了。他回老家参加了她的葬礼,才发现她的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现在留下了10多岁的女孩。他带她去北京生活了。
本书总共为29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雨波刚大学毕业在乡镇工作的那段时间,而且这部分就占了全书的21章,第二部分是他刚出狱后和同学的一次聚会,和丽雯的重逢。最后一部分是数年后他在京城收到高中女同学的电话回老家参加丽雯的葬礼,以及带她的女儿回京城。说实话,我最喜欢书的第一部分,喜欢他们之间朦胧而又单纯的爱情,以及乡村那种淳朴的生活,疙疙瘩瘩的公路,深山古寨,吊脚楼,青山,碧水,这种特有的画面是在国外是小说中没法体会的。但是从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跨度太大,他刚离开公母寨去县城。作者只用了“这一走,真的就是数年。” “在那数年间,我很快去了省城再读书,结婚离婚,还经历了一些若有若无的感情。”总结了他这几年的生活,但是我好奇他究竟和谁结了婚,是他大学的女朋友小雅还是其他的女人?这些都在小说中只字未提。还有作者提到雨波在监狱里待了一段时间,但作者也没有说清楚为什么雨波去了监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第二部分到第三部分的跨度也很大,“数年后的京城,我也混成了一个装模作样的所谓成功人士。” 作者同样用“数年后”就把雨波这几年的生活打发掉了。后来他接到高中女同学的电话,那位女同学告诉他丽雯得癌症去世了,他去老家参加她的婚礼,并把她的女儿接到北京和他一起生活,然后就预示着本书的结尾。所以说我总觉得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写得太仓促,草草地就结了尾。
倒是,小说中用了很多对比,例如,雨波坐车到公母寨上班和出狱后身无分文死皮赖脸搭中巴车的心情的对比。80年代初,他坐着一辆三十八座的旧客车,客车在疙疙瘩瘩地蜿蜒在山谷之间的山路上费力而又间歇着行走着,停车后,他怀抱吉他下车,同行的乡民和街头的闲散老少,都好奇地盯着这个奇怪的乐器打量,都古怪地看着他这个形貌时尚的外乡人。
90年代中期,他像被扔在某个荒山野站的孤客,怔怔地找不到自己的方位。不知道该去哪里,几乎是被人流裹挟着挤上一辆中巴,当女售票员收钱时,他身无分文,只从裤袋中掏出那张监狱的释放证,最后被车主赶下车。
80年代,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怀抱吉他,其实是洋洋得意的怀抱着他那大学毕业证去分配好的单位上班,他时髦的行头和淳朴的乡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0年代,他刚出狱,手里拿着一张释放证,像一只无头的苍蝇找不到回家的路。所以说作者把雨波两个年代的生活变化做了对比。
还有一处最有意思的对比是,雨波工作所在的那个镇子和出狱后看到的整个城市的对比。
“镇子被铁桶般的高山围住,一条来历不明的河流,嘻嘻哈哈地迤逦在街边。临河的房屋,都是土家人典型的吊脚楼——看上去似乎一半的木楼,都被几个柱子斜撑在河面的石础上。这些老屋年久失修,次第层叠的瓦顶,俯瞰多是歪歪斜斜的,仿佛一群戴着斗笠的醉汉,依偎在一起取暖似的。” “我独自怔怔地来到那个索桥,晃晃悠悠地踏过那些参差不齐的桥板,来到了小镇的彼岸。我第一次在静夜独自打量对面的灯火人家,那些傍河而居的古老民宅。零落的灯光在核桃树和白杨树之间明灭闪烁,脚下的河水呜咽如压抑的哭诉。”
“整个城市似乎正在成为一个建筑工地,偌大的水泥下水管堆积在路旁,砖垛整齐地砌满沿途,钢筋水泥框架拔节而起。空气中充满了水泥的气味,搅拌机发出空洞而干燥的喧响。”
深山古寨、吊脚楼、青山、碧水和建筑工地、钢筋、水泥、搅拌机形成了很明显的对比,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90年代的巨大变化,时代的列车已经随着邓小平的南巡远去。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看的书,但我并不觉得这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好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819781.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