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写于《中国哲学史》之后,书中系统整理了历代各家学派的哲学要旨,先是讲了先秦诸子中的名、墨、道、法、阴阳家和儒家,之后是儒家不断发展的一条线,中间有道家的复兴,产生新道家,也有儒家的复兴,产生新儒家,以及佛家的发展。同时也谈论到了西方哲学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既提纲挈领又融会贯通,由于是英文原稿又联系东西哲学,适合中外读者。
书中结尾那句话也特别好:“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书中段落都是字字珠玑,适合大段摘录总结,反复卒读。
我所选为徐又光译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
引冯先生自序言: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着,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
的确,冯先生这本书是一本小史,因而写作顺序是按时间来写的,意在导引,欲知其详,可读其作《中国哲学史》。
1中国哲学精神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哲学家必须对人生反思的思想,然后有系统地表达。
之所以称之为反思,因为它以人为对象。无论是宇宙论、人生论还是知识论都是从这一个角度出发的。
每一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一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从这一角度来看,儒家不是宗教,道家也不是,但是道教是,同时作为哲学的佛学和作为宗教的佛教之间也有区别。
中国人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
对超乎现实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不是这一条规律的例外。中国人不关心宗教,但是关心哲学。在哲学中他们就已经能够够满足他们对于超乎现实的追求。同时,压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 超道德价值,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会了超道德价值。
中国哲学的传统的功用不是为了增加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精神境界,已达到一种超乎现实的超道德价值。
哲学为人们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甚至比宗教纯粹的多,因为它避免了混杂着的想象和迷信。
中国哲学家认为一个人能够有的最高的成就就是成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但是如果人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同一,是不是就需要离开社会,或者甚至必须否定生。
有一些哲学家是这么认为的,这些被称作是出世的哲学,另一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事物,这些就是入世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
但是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但是并不是取消这些反命题。中国的哲学认为圣人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中国圣人的人格是所谓的“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他修养的成就来说的,外王是从他在社会上的功用来说的。
尽管中国哲学各家不同,但是各家无不都提出了它的政治思想。所有的这些哲学都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
对于中国的哲学家,哲学从来不只是为了人类认识摆设的观念模式,而是内在于他的行动箴言体系。
中国的哲学家的言论、文章在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这是因为这些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中国的传统是每一个人都要研究哲学,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某种人,而是成人。
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但是因为多是名言隽语、比喻例证他们清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了补偿。富裕暗示是中国一切艺术的理想。
2中国哲学背景
在这一章中,主要分析了中国哲学为何表现出现在这样的哲学特色。
影响因素首先基于地理环境,受到地理环境影响形成的经济背景(在中国变现为与农业很大的联系。),因为重视农业生产而能够看到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反向另一个极端,因为强调中庸,以及对自然的理想化主张将他自己和整个自然也就是宇宙联系起来。
并强调维护家族制度。对自然的理想化还表现在中国的艺术之中,同时也限制了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从假设的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偏爱有区别的,而从直觉的价值出发偏爱没有区别的,中国的哲学家就是后者。
在这里,冯友兰还用地理原因解释了中西方政治发展不同的原因,作为一个海洋国家,依靠的是商业,而商人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希腊人按照这个原则来组织社会,以城市共同利益为基础。
而中国人依靠的是农业。大都生活在农村,因而其按照家族共利益为原则。在前者中没有任何道德上的理由认为某个人应当比别人重要,而后者在一家之中,父权天然高于子的权威,也就有了独裁和等级。
这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柏拉图在论证正义的时候,设定的城邦的起源是因为一群人理性地认为生活在一起能够活的更好,而不是从一个人天然就会有父有母并能够形成一个社会来设定的。
在现代的社会,有很多是和古代社会大不一样的,因而很多在古代哲学中的东西需要抛弃,但是那些属于“人生一般”和“社会一般”的确有永恒的价值。
关于这点,我觉得之所以柏拉图和孔子的学说长行不衰,前者是基于真理而后者是基于人性,真理和人性都是不会改变的,换成书中的话说也就是这些学说涉及到了“人的一般”和“社会一般”。
3各家的起源
对于百家的分类,各种说法众说纷纭。
司马谈将其分为六家,也就儒、墨、名、法、道阴阳六家。
对于百家第二个分类的是刘歆,其在六家之外又加上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刘歆的重大成就不是在于对思想家的分类,而是对其追根溯源。
他认为当时只有官学没有史学,后来周朝衰落官吏失去职位而开始以私人的身份来教授专业知识。通过他的评论,我觉的能够对古代的官职做一个了解,以及为各家的起源做出一个解释。
4名家的名实之辩
名家只注重名而不注重实。
在后期,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名家中有两种趋势。
一是强调实的相对性,一是强调名的绝对性。
这可以用柏拉图的形式与意见之间的关系来类比。形式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而意见也就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东西,是飘忽不定的。
惠施十事指出万物都是相对的,万物之间是没有绝对的不同绝对的界限。
每个事物都正在变成别的事物。所以得出结论:万物一体,因而应当泛爱万物,不加区别。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是和道家的思想是有一致性的。名家最重大的成就应该就是在于名与实的统一。而在现实中,就是因为有很多名与实不相符合的事情出现,才导致政治败坏。
5墨家与游侠
在分析墨家的思想的时候,我们需要特别重视其具有游侠身份的背景。特别是墨家早期的思想。
因而才会对传统的制度大加挞伐,坚决反对劳民伤财的礼乐制度。这也影响到了墨家的组织特点,就是纪律极其严明。
但是其作为一家,又与一般的游侠不同,一是打仗的时候不是给钱就上,而是由自己的原则。二是,给游侠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系统的阐发。
墨家中最重要的思想无疑就是兼爱。而兼爱的思想正是由于其游侠背景而产生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完全可以视作是这一思想的萌发。
除了兼爱的思想,功利主义的观点则是墨家的另外一大特点。非乐、节丧等观点无疑都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解释的。
其著名的三表法中也可以看到这一原则的运用,本、原、利三个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第三个利,也就是人民的实际利益应当作为我们做事的标准。
其功利主义的观点,还可以表现在其对待鬼神的态度上,墨家反对祭祀,但是又强调有鬼神的存在,无疑就是想要借助人们对于鬼神害怕来推行其兼爱的思想。其推行兼爱思想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认为有智慧的人能够认识到兼爱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
这也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的。
墨家的思想有很多是和十八世纪英国的思想家边沁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认为要实现人最大的幸福。
其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说到:“‘天然’使人类为二种最上威权所统治,此二种威权就是快乐与痛苦。”
道德的目的就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现日是隔日非的事情,那么是否有一个标准是永远不会被击败的,我觉得就从人性出发,功利主义是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的一种思想。
墨家还论述了国家的起源,其认为国家的起源一是因为天一是因为民。首先其政权是上天赋予的,其次也是人民主动接受其统治的结果。
后期墨家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辩论之上,以及对兼爱思想的进一步澄清与辩护。以及对于各家的批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756827.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