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春节终于过完了,我在恍惚中读了几本书,其中有打发时间的,有烧脑的,还有温情的,那就是要重读的——《草房子》。
有的书,读的时候你就知道,你会再来的。沉浸其中,想说些什么,在长句子或者短句子上划了线,但又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类书,我觉得应该看两遍,第一遍看自己,感同身受,可与人言无一二;第二遍开上帝视角,以旁观者的心态细细品味,揣测作者的本意……
话虽如此,读书笔记还是要写的。直述心中所感吧。
关于作品:
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处处工笔
初读此书,心中难免少了严肃认真,毕竟,给小孩子看的书嘛,正好拿来治治节后综合症,但读到后几章,心中的轻视瞬间转化为钦佩了。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刚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些时空错乱,看到后面才拍案叫绝。文中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实际上都是“暗藏杀机”的。
埋得一手好伏笔:
不久,大家还知道了这一点:纸月原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子,她的毛笔字大概要算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了,蒋一轮老师恨不能要对纸月大字簿上的每一个字都画上红色的圆圈。桑乔的毛笔字,是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他翻看了蒋一轮拿过来的纸月的大字簿,说:“这孩子的字写得很秀润,不骄不躁,是有来头的。”就让蒋一轮将纸月叫来,问她:“你的字是谁教的?”纸月说:“没有人教。”纸月走后,桑乔就大惑不解,对蒋一轮说:“这不大可能。”那天,桑乔站在正在写大字的纸月身后,一直看她将一张纸写完,然后从心底里认定:“这孩子的坐样、握笔与运笔,绝对是有规矩与讲究的。不能是天生的。”
这也让我意识到:小孩子并不是好哄的。要让小孩子明白一些事情很难,既不能以教育的姿态,又不能言之无物,既要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上,又要站在大人的立场上。
文中大多是白描,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处处工笔,仿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在脑子里随手拈来一个小故事,听得让人如痴如醉。
关于人性:
人是最变幻莫测的,也是最好把握的
我一向觉得作家写文,是对人性最细腻的研究,我们痴迷于一本书,痴迷与一个人物形象,无非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妙就妙在,纸张那头素昧平生的作者居然懂得你的内心。
人心是变幻莫测的,但似乎又有规律可循,拿文中的人物形象来谈,邱二妈和细马那一段最让人叹服,但结合生活来想,这样的发展似乎是理所当然。
夏天过去之后,细马与邱二妈又发生了一次激烈的冲突。邱二妈向邱二爷大哭:“你必须马上将他送走!”
邱二爷是老实人。邱二爷与邱二妈成家之后,一般都听邱二妈的。他们家,是邱二妈作主,邱二爷只是随声附和而已。他想想细马在油麻地生活得也不快活,就不想再为难细马了,就对细马说:“你要回去,就回去吧。”他去把细马的户口迁了出来。
这以后的好几天,邱二妈总不说话。因为,当她终于知道,细马真的马上要离去时,她心中又有另一番说不清楚的感觉了。她甚至觉得,她原来并不是多么地不喜欢细马。她在给细马收拾东西时,收拾着收拾着,就会突然停住,然后很茫然地望着那些东西。
……
邱二爷和邱二妈站在那儿不动,像在梦里。
“细马回来啦!”桑桑用手指了一下黄昏中的路,然后迎着细马跑过去。
邱二爷和邱二妈急匆匆地跑到门口,朦朦胧胧地看到,大路上,真的有一个孩子背着包袱正往这边走过来
等邱二爷和邱二妈跑到路口时,桑桑已背着包袱,和细马走到了他们的跟前……
……
这天,细马放羊回来,见邱二妈不在家,就找到桑桑家,见了桑桑,问:“我妈在你家吗?”
桑桑摇了摇头:“不在我家。”
细马就一路呼唤下去。当时,天已黑了,每个人家都已点了灯,正在吃晚饭。乡村的夜晚,分外寂静。人们都听到了细马的呼唤声。
桑桑和母亲就循着细马的叫声,找到了细马,让他回家:“你妈她自己会回来的。”夕硬把他劝了回来。然后,由桑桑和妹妹给细马端来了晚饭。细马不肯吃,让饭菜一直放在饭桌上。
桑桑和母亲走后,细马就一直坐在路口上,望着月光下那条路。
第二天一早,细马来到桑桑家,将门上的钥匙给了桑桑的母亲:“师娘,你帮着看一下家,我去找我妈。”
桑桑的父母亲都不同意。但细马说:“我找找就回家,我不走远。”临走时,又对桑桑说:“桑桑,你帮我看一下羊。”就走了。
细马一走就是七天。
桑桑天天将羊一早上就赶到草坡上去,像细马一样,将那群羊好好照应着。但这天晚上,他把羊赶回羊圈,看到细马家依然锁着门之后,读书笔记www.i1766.cn回到家哭了:“细马怎么还不回来?”又过了两天,这天傍晚,桑桑正要将羊从草坡上赶回家,看到西边霞光里,走来了细马和邱二妈。听到桑桑的叫声,无数的人都走到路口上来看。邱二妈是被细马搀着走回来的。
所有看的人,都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
细马满身尘埃。脚上的鞋已被踏坏,露着脚趾头。眼睛因为瘦弱而显得更眍,几颗大门牙,显得更大。令人惊奇的是,邱二妈却仍然是一番干干净净的样子,头发竟一丝不乱。人们看到,那枚替子上的绿玉,在霞光里变成了一星闪闪发亮的,让人觉得温暖的桔红色。
邱二妈对细马的态度,一开始是排斥,总觉得他会图家里的“家业”,想让他走,而细马真决定要走时,邱二妈又像舍不得亲儿子那样舍不得他,一场洪水冲走邱二妈的家业后,“一家人”反而更像一家人了。邱二爷死后,两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失去了最后的纽带,但感情却更加紧密了,变成一对真正的“母子”了。
关于成长:
成长只有亲自体验一番
杜小康原本是油麻地最与众不同的男孩子,干净的白衬衫,优渥的家境,出类拔萃的成绩,他是班里的班长,再加上村里很多人都欠他们家杂货铺的钱,杜小康带着让人不反感的骄傲感。
但这样的大少爷在家里破产后甚至连学都上不了,一开始,他伪装成一副不在乎的样子,告诉伙伴他很享受不读书的日子,随后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伪装了,他开始变得堕落,一副邋遢的样子……
父亲决定重新创业,带着他去放鸭子,结果不但没挣到钱连鸭子也因为吃了别人鱼塘的鱼苗被全部扣了下来,原本一屁股债的“大红门”现在连唯一的象征——红门也被卸下来抵债了。
但杜小康在放鸭子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涅?,反而变得成熟且淡定了。
“桑桑现在所见到的杜小康,已经不是过去的杜小康了。
对于杜小康来讲,无论到哪一天,他也不会忘记在芦荡度过的那几个月——
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鸭子、孤独、忧伤、生病、寒冷、饥饿……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当杜雍和因为鸭群连续几次误入人家的鱼塘,几乎吃尽了塘中刚放养的几万尾鱼苗,被愤怒的当地人扣下小船与整个鸭群,而陷入一贫如洗的绝望时,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杜雍和不吃不喝地躺在鱼塘边上时,杜小康也一动不动地坐在了他的身边。他有父亲的悲伤,却并无父亲的绝望。现在,倒什么也不怕了。他坐在那里,既没有向人家哀求,也没有向人家发怒。他反而觉得父亲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们的鸭子毁掉了几十户人家的一片希望,就像他们也被毁掉了希望一样。杜小康是坐在那里咀嚼着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会去咀嚼的,由大芦荡给予他的那些美丽而残酷的题目。他不可能立即领悟,但他确实比油麻地的孩子们提前懂得了许多……
桑桑现在再见到的杜小康,已经是一个远远大于他的孩子了。”
杜小康还是油麻地里最出类拔萃的孩子,但靠的已经不是家里的财富了,而是心灵上的成熟。
那天,学生们都在上课时,桑乔站在办公室的廊下,望着校门外的杜小康,正在冬季的第一场雪中,稳稳地坐在树下,对另外几个也在廊下望着杜小康的老师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
大人也在成长,坦然接受过去和坦然接受现状。
桑乔校长是一个十分注重荣誉的人,荣誉是他的一切。因为25岁之前,他都是一个猎户,桑家没有一篇徒弟,只能靠打猎生活,这在一个以农耕为本的地方时间很丢人的事。桑乔不喜欢打猎,更喜欢读书,成为校长之后的乔桑最注重的就是荣誉。但谁都不能抹掉过去,他把猎枪藏在最阴暗的角落里。但这样一个鄙弃自己过去的人。却为了“即将离开人世”的桑桑穿上猎人的服装,带上猎帽,和儿子重新沉浸在打猎的欢乐中
这天,桑乔从黑暗中的墙上摘下了猎枪,然后反复拭擦着。他记得几年前的一天,桑桑曾望着墙上挂着的这支猎枪对他说:“爸,带我打猎去吧。”桑乔根本没有理会他,并告诫他:“不准在外面说我家有支猎枪!”桑桑问:“那为什么?”桑乔没好气地说:“不为什么!”后来,桑乔几次感觉到桑桑总有一种取下猎枪来去打猎的愿望。但他用冷冷的目光熄灭了桑桑的念头。现在,他决定满足儿子的愿望。他不再在乎人们会知道他从前是一个低贱的猎人。
桑乔要给桑桑好好打一回猎。
打猎的这一天,天气非常晴朗。
桑乔完全是一副猎人的打扮。他头戴一顶草帽,腰束一根布带。布带上挂着一竹筒火药。裤管也用布束了起来。当他从校园里走过时,老师和学生们竟一时没有认出他来。他已一点也不再像斯文的“桑校长”。
走过田野时,有人在问:“那是谁?”
“桑校长。”
“别胡说了,怎么能是桑校长?”
“就是桑校长!”
“桑校长会打猎?”
怕是从前打过猎。”
桑乔听到了,转过身来,摘下草帽,好像在让人看个清楚:我就是桑乔。
秦大奶奶的人生很具有戏剧性,她和丈夫秦大几乎是拼了命的花了大半辈子时间攒下卖土地的钱,用了几十年的心血终于买了一块地,中上麦子之后,秦大过世了,还没等麦子长熟,土地已经不属于个人所有了。政府要在这块地上盖学校,但想尽所有办法都赶不走这个“钉子户”,秦大奶奶认定这块地是她的。执拗的秦大奶奶“顽强的做着抗争”,学校盖起来后,秦大奶奶更是各种“搞破坏”,将成群的鸡鸭鹅赶到教学区……
但最后秦大奶奶得到了油麻地老小的爱戴,然而我有点累了不想再写了……
总之,大人也在成长,身体长成之后是心灵的成长,能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受到美好才是真正的成熟。
先写一篇交作业吧,,等我重读之后再好好写吧。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738611.html
相关阅读:《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