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之先秦学术思想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嗯嗯,好久没更了。今天五四,我们来聊聊先秦的学术思想(会不会有种违和的感觉= =)。
首先说说春秋时期。前面说了,春秋时期的社会是个贵族社会,而春秋时期的学术也是贵族特有的(说到这你还不赶紧感谢国家)。然而当时的国家其实就是家族的扩大,古代与学术相关的人和事都是以统治者的家和国为中心的。例如,祭祀是当时封建贵族的头等大事,宗庙的“宰”和掌礼的“相”就是主持祭祀的人;祭祀的时候有祈祷和盟誓,由此产生的颂词和祷文便成为我们后人看到的历史。当时的学术大概就是指“礼”,而学者则叫“史”(掌管祭祀的人),后来周王室衰微,史官们就逐渐跑到诸侯国讨生活去了。古代的“礼”即为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但后来贵族越来越腐败,一有机会享受便铺张浪费,而有些礼节却又不遵守,因此有了“礼崩乐坏”的说法。当然,贵族阶级里面也还是有些懂“礼”的,不过那些人常常地位比较低(估计是腐败堕落也轮不到他们),相比之下位居高位的反倒大多数不懂“礼”。因此上,贵族之学逐渐流传到了民间,形成了百家之学,也就是民间学术。
百家之学当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儒学。要说“儒”这个字,的确很有意思,根据《说文解字》,“儒”是术士的意思,而术士因其熟悉六艺(儒家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在那个时候也称艺士。由于贵族家的小孩从小要学艺,术士可利用其知识谋得一教职,贵族家里懂礼的人也因此多了起来。孔子原先家里也是宋国贵族,不过后来逃难到了鲁国贵族门下,孔子就给他们打打杂。不过孔子是好学的,他打杂期间也经常向周围人学习各种礼,所谓“学无常师”。当然,伟大的孔子不能止步于知识的获得,他还有一种别样的理想,就是改革这个世道。


孔子根据“礼”的历史沿革和来源,基于人道的观念,提出了“仁”。“仁”可谓孔子思想之核心。孔子崇礼,因为他认为,礼最重要的就是祭祀,而祭祀可以引发人的孝悌心,孝悌心推广而言就是“仁”和“忠恕”。有人说孔子偏向于维持封建阶级,他的思想也有复古倾向,但钱穆先生认为,孔子只是比较注重群体融合,而“仁”是群体融合之最高原理,孔子好古也只是比较注重历史与文化。孔子这种思想,为中国以后形成大一统国家打好了基础。
孔子政治上不得志,后周游列国,四处传道,也招收了许多学生。他招了很多平民子弟,坚持“有教无类”,是将贵族学传播给民间的第一人。这种人,怎么说他伟大都不为过。


儒家之后起来的是墨家,创始人为墨子。孔子姓孔,但墨子可不姓墨。墨子之所以叫墨子,是因为他曾经经受过墨刑(即后人所谓“刺配”),也就是说他可能是一个有罪在身的劳工。那墨子到底姓啥呢?答案是:不知道,因为那个时候非贵族往往是无姓氏可考的。但无论如何,墨子受过刑,做过劳工,深知底层民众的苦,因此他对贵族阶级的生活持反对态度,想要带领工人阶级搞阶级斗争,将贵族阶级砸个粉碎。他主张“非礼”和“非乐”,换言之,就是“非儒”。儒家认为对死人尽力最能引发人的孝悌心;而墨家则认为,人都死了就没必要浪费资源大搞丧葬了,不如剩下些钱来养活人,因此墨家提倡“节葬”。儒家提倡“仁”,墨家也说“爱”。不过儒家是在礼的框架下考虑的爱,提倡的是“爱有等差”;而墨家作为反儒急先锋,提倡的是“兼爱”,也就是无差别之爱,把别人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来看待,而不应该将资源浪费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所有人应一律平等地生活,因此墨家又讲究“苦行”。客观来说,儒家的“仁”更符合人性,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而墨家则反乎人心,因此墨家要说“天志”,说到底就是靠信仰取胜。也正因为墨家对其门人的要求极高,因此最终儒家得以发扬,而墨家衰微。但无论如何,儒墨两家都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来批判和反对当时的贵族生活。只不过儒家比较温和,属右派;墨家比较激进,属左派。
之后的战国学派,皆逃不过儒墨两家的范围。如后面的法家、阴阳家和纵横家,属右派,其中法家最极端(偏向极端的秩序和等级);道家、农家和名家,属左派,其中属道家最极端(偏向无政府主义)。不过一般右派比较积极向前,因此能保持乐观;左派一般比较激进,容易陷入悲观。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327089.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