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德行乃为成仁之本,文艺则为行事之末。唯有守着根本,扎得根深,穷其本末,知所先后,方可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在德行恰当的时候以文饰之,则在内仁德宽厚,在外文质彬彬,如此才是明德、修身和致于君子之道。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于鬼神之问则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大概唯能坦荡磊落,以诚待人,守着义理天道,方可以此延伸,慎终追远以事鬼;唯能明德修身,克己复礼,尽着人伦之责,方可循着人性,乐安天命以知死。事人,事鬼,知生,知死,然后则可见害不避,见利不趋,常舒泰,少忧戚。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门之乐,动静之间,从容如此。因与自然造化融为一体,因此得以于形骸之外,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随心舒发。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读书笔记http:///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子之贫如此,然贤人自有其所乐,因此得以处之泰然而不为功名富贵扰乱本心。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去仁而享有富贵功名,君子不齿,唯小人乐之;守仁而粗茶淡饭,则其心无所违,其乐亦无穷。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此为大道不行;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此为贤徒命短。子哭之?。从者曰:“子?矣。”曰:“有?乎?非夫人之为?而为谁!”夫子之痛惜,可谓至深,然其为随性而发,由心而生,故又不失其正。之后,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数句之间,对弟子短命之无可奈何,与大道不传之无能为力,溢于言表。
至始至终,孔子都保持着对道与天命的坚守。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朱子如是评说:“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夫子终其一生,向内求诸己,向外传乎人,矢志不渝,甘颠沛落魄,皆为此一道而已矣。最终,对道与天命的坚守成就了其通达发舒的人生。也许正因如此,才有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324227.html
相关阅读:《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