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名琛早期的任职经历都不在沿海,在甘肃,陕西等地,因此躲过了鸦片战争。1846年叶赴广州任布政使,48年任巡抚。52年总督兼外交事务钦差大臣。在总督之前,和徐广缙精诚合作,在广州的政绩也相当不错。
首先是重视办学,以此乃笼络乡绅,当然叶和乡绅的关系是复杂的,叶利用乡绅练兵,筹款,是放权,同时也用重视办学等笼络乡绅,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用严刑峻法恐吓乡绅,使其对叶名琛表示惧怕。
在赈灾方面,叶名琛不喜欢简单赈济,而是把款项用在修复堤坝上,这样虽然是长久的办法,但是也造成了饥民的起义,比如洪兵之乱。
当然最最关键的是,我认为叶名琛几乎就是太平军兴之后地方总督权力暴增的典型例子。一方面这是出于实际的需求,另一方面叶名琛本人实用主义和富有魄力的性格也让他敢于揽权。比如调动八旗,自理财政,组织练勇,都是其过人之处。因此广东得以免收太平军的蹂躏,而更富庶的江浙地区反而需要广东的接济,高下立判。
叶名琛的理财能力也相当出色,但是这有灰色因素,比如默许汕头的非正式开放状态,只要他们交税。但是对于盐课等等,还是一团乱麻,只能收一点是一点,于是大多数的负担还是沦落到士绅和农民头上,在打退洪兵之后,就再也没有余力对抗英法联军了。除了收入,在支出上叶名琛也是雷厉风行,禁止一切不必要开销,属下因此怨声载道。
叶名琛因此立下了巨大的战功。
1850年-1851年在清远和英德歼灭了大量的义军。同时在廉州,儋州,高州,韶州都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因此太平军不得不到南京而不是南下在广州建立政权。叶名琛是关键性的因素,这也改变了整个的战局。
太平军之后就是洪兵起义,一度围攻广州。叶名琛果断建立统帅全局的战时机构军需总局,利用有限的部队打退占据绝对优势的敌方围攻,同时还展开情报战,反包围等等,最终击溃了敌军。随后大部队在整个广州围剿残敌。
但是不巧英国人又开始闹事。叶名琛自己的情报认为这时候的英国人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和印度兵变无暇他顾。因此放松警惕,全力剿匪。但是包令和叶名琛本身就有一些龃龉。首先叶名琛不满耆英的投降主义,和徐广缙一样主张抵抗,并且成功的反入城,本身对于洋人是完全不信任的。包令亦然,反入城导致双方根本没有互信。加上黄竹岐事件,以及广州被围时叶名琛联合剿匪的建议被包令拒绝,于是双方关系就很冷淡。当然广州城得以抵抗围困,也有洋人船只运送大米的缘故。
巴夏礼利用亚罗号事件搞事,叶名琛也想大事化小,但是完全没办法挡住英国人的步步紧密,而广州城经历洪兵围困之后已经是虚弱不以,士绅也担负不起战争的费用。精兵也不在城内。所以指责叶名琛不和,不战,不走,不降。是不公平的。他是真的打不过。最后被俘到加尔各答病死,依然很有气节。
所以叶名琛本人确实在清政府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用相当的魄力挽救危局,事实上功劳不下曾国藩,但是无奈面对英法联军,他的手腕又太传统,应付的了农民起义,应付不了列强攻击。于是兵败背负,当了皇帝的替罪羊。可怜可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311659.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