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春雨淋漓,继续读《苏东坡传》。
林语堂由苏东坡作文谈到“暗示的魅力”:读者对作者之能写此等文章,心怀敬佩,自己能读之而能了解,亦因此沾沾自喜。作者与读者所获得的快乐,是由观念的暗示与观念的联想而来的,此种暗示比明白直说更为有力动人,因为一语道破,暗示的魅力便邈不可得矣。
以上这段话,平某是用横线划出的。这里讲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通过阅读产生的沟通之妙。这也是为什么要想和有趣的人打交道,还是不要流于表面,要阅读他的作品他的文字,你读懂了,时隔百年千年也能“神交”与“神游”,这种感受,每有触及,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震撼心灵。暗示,也更是气味相投的人才能察觉,郎有情,妾有意,才可暧昧。这话从另一方面理解,阅读的结果,也是我们找到志同道合人的过程。
苏氏父子首次赴京赶考之前,苏东坡已然按父母之命成亲,当时老苏还是小苏,才十八岁的样子,娶的新娘子王弗小姐更小,才十五岁。这在现在看来早婚,但在当时,正是时候,想一想,还是古人想的周到,早早把婚姻大事给你办妥了,不像现在,说是恋爱自由了,结果一堆剩男剩女。
关于早婚的好处,林语堂先生分析的颇有道理。他说,一位小姐爱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和爱尚未成自己丈夫的男人,还不是一样?不过在拼命讲浪漫风流的社会里,觉得婚前相爱更为惊奇罢了。接着老林谈婚姻: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这和王朔在电影《非诚勿扰》里劝诫大家如出一辙,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但是平某觉得对婚姻分析的最好的是白云大妈和黑土大爷,他们二老通过演双簧形式,让大家笑声中领悟婚姻“包容的本质和宽容的幸福”:
白云:(看了一眼身边的老伴黑土,幸福的说)生活上我们互相关心,事业上我们互相帮助!
黑土:(不耐烦的,又无奈的)凑乎过吧,还能离咋的?
对此婚姻的实质,林语堂说:男人,十八岁也罢,五十八岁也罢,几乎没有例外,在挑选配偶时,仍是以自然所决定的性优点为根据的。他们仍然力图作明智的选择,这一点就足以使现代的婚姻不致完全堕落到动物的交配。婚姻由父母安排的长处是简单省事,容易成就,少废时间,选择的自由大,范围广。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余以为,上面那段的最后一句话,理解的最深刻的,就是黑土他大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以后的事大家知道的,苏东坡的婚姻很幸福,只是妻子去世的早,这首写亡妻的词,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平某自从初中三年级买下《宋词三百首》,每读到此处,全身鸡皮疙瘩骤起,没能早婚,但不影响早熟。
读书笔记(www.i1766.cn)小苏二十岁赴京,当时京城是开封,不是现在的帝都。但当时的京城和现在一样,都是一些巨牛逼的人存在,比如政坛文坛坛坛都是大明星的欧阳修。当时欧阳修是绝对的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足以关乎一学人之荣辱成败。引用当年社会上流传的段子说,当时的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
但就是这么一个巨牛逼的人物,看了苏东坡的文章后,说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一句话,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这位苏东坡迅速登上全国文坛舞台,起了多大的广告作用啊!据说此后,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之后,无人再谈论老夫。”据林语堂研究,他的话果然应验,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在谈论苏东坡,即便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依然有人暗中偷读。
话说一代文豪欧阳修,能有如此胸怀,也确是流传千古的大师风范。这样的大师越来越少了,在我们当下这个蝇营狗苟的社会,大家都忙着追逐自己的财富名利,更遑论关心他人,社会阶层的固化,让多少农二代工二代原地徘徊。好在德风丧尽之时,春风又来,《道德经》全本要进入中学课堂的新闻,让人振奋。
第五章的“父与子”,写苏氏父子经三峡出四川,凶险万分。平某几次入川,都未走水路,无从体会。只是眼看着苏氏父子仨走出四川,尤其苏东坡就要走向人生舞台,着实羡慕又为其高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99495.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