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篇一

  在大四的时候,就在图书馆看到了这套书,总共两本,当时只把第一本读了,第二本简单看了一下。这套书很受人欢迎,一般都不在书架上,连网上都缺货,再在图书馆看到时已经是一年后了,正好两本都在,就又借了回来,好书是值得读第二遍的。

  这套书是一个文集,里面收录了许多名家关于教育的散文随笔,没有一个统一的话题,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对教育的看法、反思与建议,读完之后,很有启发。

  钱理群先生说,他梦想做一名教师,实际上他已经是一名教师,并且做了一辈子教师。尽管教师职业让人想一想想要哭,想一想又想要笑,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认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能坚持这样的教育理想的人已经不多,很多时候,有点茫然甚至恐惧,想起老先生,实在惭愧。

  北大韩水法先生说,世上已无蔡元培,大学的精神屈服于行政权力,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如今,世上已无蔡元培,一个蔡元培也无法来改变大学的改革,它需要的是无数个蔡元培的共同努力。大学教育,向上,直接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向下,决定了基础教育的方向,也关系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大学的改革至关重要。

  竺可桢是浙大的老校长,他为浙大奋斗了十三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奠定了浙大的优良传统。一个好校长,是学校的一笔财富。

  德国青年卢安克在中国广西农村实践着他的教育梦想,完全可以相信他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曾经,我也有这样一个梦想,但是随着现实的逼近,似乎越来越远了。

  我是农民的儿子,不仅是一个自白,也是一种呐喊。我知道农民的艰难处境,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背着农民的耻辱,在城市里安顿自己不安的良心,但是我会永远记住,我是农民的儿子。“父亲母亲费尽千辛万苦送我念书,为的是让我摆脱那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我一步步远离那里的田园、村舍和列祖列宗的墓茔,一步一步走进城市的深处和宫墙的边缘。在这繁华而又缺乏人气的地方,我无意窥见了列祖列宗累死在田头、栽倒在逃荒路上的人为原因,感受到了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屈辱和痛苦。我因此跟城市更加隔膜。”

  影响我的“重要他人”,除了父母之外,应该是老师了。对于我来说,对我有重要影响的第一个老师应该是赵迎春老师,他预言我是清华大学的苗子,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溢美之词,虽然我也没能实现他的预言,但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是简单而艰难地生活着,对于他们或者说我们,这样的境况,并非没有努力,而是似乎被幸运之神所遗忘,这个时候,得到理解就是一种幸福。

  现在有不少人说,教育是个良心活,想来也确实有道理。在这个年代,负责任的老师会尽心尽力,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随便一点的老师上完自己的45分钟,完全可以背手走人,也没有人会指责。其实教育本身不是什么神圣的事业,只有当教育走偏了的时候,一点良心才显得那么可贵。

  少年时候,长时间离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很想离家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年长一些的时候,有些怕了,我怕隔段时间不回家,爸爸的白发会增多,妈妈的皱纹也会增多,这就是成长过程中永远的心事吧。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很为中国人长脸,正好看到了他的一篇文章,《童年读书》。小时候读的书对以后的成长会有很大影响,一方面直接关系以后的兴趣,另一方面因为童年时期记忆力特别好,会保存很久。我小的时候也看了一些书,可惜书的来源太少,也没有打下什么基础。

  中国的课堂,自以为是让所有学生都按照提示理解了所学内容,明白了所有的疑点,就是成功。其实,这种把有问题教成了没问题,正是落后于西方的关键所在。

  中国人为什么拒绝感动?我觉得一方面是对人性的扭曲,一方面是对君子的误解,因为伪好人、伪君子实在太多了。

  鲁迅并没有高学历,但是他可以在北大教书,要放在现在,那当然不行了。生逢其时,对他来讲,或许还有一点道理。

  对于一个老师来讲,学生自然是考试得分越高越好,一个家长却说,60分就足够了。这其实是一种智慧,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在失去考试高分的时候可以得到更多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一名教师,千万不能轻易伤害学生自尊心,因为这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也有可能会让他记恨你一辈子,学生的尊严是一块易碎的玻璃。

  弱肉强食,适舍生存。这是大自然的法则,但是如果运用到人类社会里,这就未免有些太残忍了。“竞技教育”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教育问题,教育绝对有“问题”。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怎样实现教育公平?如何让教育与社会接轨?怎样杜绝教育腐败?如何还学术一片蓝天?哪一个问题不需要思考。

  儿童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其实是成人的失责,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正是成人身上没改掉的恶习。儿童教育很重要,成人的意识更重要。

  谈论当下中国的任何问题,如果想到了体制问题,那就绝对应该停下来。教育改革就是如此,如果只是教育的改革,那就不可能成功,因为它的后面有一个强大的、复杂的社会。

  最后,说说科举制。学历史的人其实不应该对科举制有偏见,因为我们明白,任何有关历史的东西,不仅要看它的现实意义,更主要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的意义。

  整个第一辑,等于过了三遍,好书是值得看三遍的。

  篇二

  《中国最佳教育随笔》第一辑 (张文质主编)下午读完,下面的一些文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世上已无蔡元培、大学校长竺可桢、笑谈大先生、简单而艰难地生活着、今天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什么还要上这节课?从思想到文化究竟要走多远?不敢读史——纵古论今话课改、原谅学生的一千个理由。

  这些文章,或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批判,或是对民国教育先贤教育思想的追寻,或是对比古今思考教育的走向,或是描述教育者艰难的生存环境,启发思考,更引发追问:教育为何?何为教育?我之从教、该当何为?

  无论教坛如何风云变幻,作为一个小小的教师,最应该做的也许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同时萌生一些崇高的责任和使命。考试只是手段,如果考试成为了目的,那将是可怕的、悲哀的。教学过程从来都是知识和精神的探险,“40分钟”的旅程短暂而艰难,我们更应带着“好的教育理念”进课堂,而不是“好课的标准”进课堂,一切外在于师生生命、情感、知识、经验的“标准”都是靠不住的。即使在公开教学时,教师关注的中心也应该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安全感和放松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更为积极、健康地参与学习,回归本真状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97748.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