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一种城市问题的视角》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原编:中国指数研究院西南分院 转载请按照授权规则
引子
上周,因“街区制”的热议,中指君向大家推荐了雅各布斯撰写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本周,我们和大家一起来阅读的是一篇比较新的论文,来自于南京大学胡小武副教授的《中国小城市的死与生:一种城市问题的视角》。
文末,我们还会推荐下周阅读书目??一本关于城市发展的经典著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去寻找资源进行阅读,阅读后的观后感还可以与中指君进行交流。
相对于“大城市病”的饱受关注,占据中国县城以上规模城市总量比例的1800多个小城市却很少得到应有的关注,反而是在近期大热的“春节回乡见闻”稿件中,屡屡可见中国“小城市病”问题的凸显。这篇论文就是从已具有类型特征的小城市入手,对”内卷化”的“小城市病”进行研究。
中指君和同事们已经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对于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比较有意思的段落摘录出来和大家分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到这篇文章看一看,然后在后台与我们讨论。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
1、“小城市病” : 概念与内涵
2、“庸俗化” : 小城市生活方式的“向下” 趋势
3、“反向同化” : 小城市人口结构中乡村人口主导趋势
4、“僵化与弱化”: 小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和经济活力不足
5、“人才荒漠化” : 小城市的知识与创新资源持续衰竭
主要内容笔记
1、文章开篇探讨研究小城市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根据新的城市规模设定标准, 中国有超过1800 多个城市属于小城市,小城市数量占中国县城以上规模城市总量比例超过 85%。中国整体上还处于一个小城市占绝对多数的城镇化分布形态,占比多数的小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质量高低是决定中国城镇化发展顺利与否的根本所在。重视和改善小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介于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的小城市,即数量庞大的城区人口少于 50 万的地级市、 县级市和县城,作为学术研究中的类型化‘对象’却乏人问津。诚然,小城市不同于小城镇具有的‘城市末端化’属性,它们更像是处于中国大城市化与小城镇化谱系中的中间过渡形态。而事实上,在中国改革开放、 全球化、 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小城市已经具备了一种学术层面研究的类型特征。”
2、“小城市病”的主要特征。
“在两种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中都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小城市问题。一是‘滞后型城镇化’ 带来的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超前型城镇化’ 带来的供给过剩的问题。大量的小城市由于发展资源不足,人才集聚不多,内生性发展能力欠缺,在大城市持续‘抽血’小城市的极化发展格局之下,各种发展性矛盾不断积累,弊端不断放大,从而导致‘小城市病’出现。”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国各地区“小城市病” 还将持续爆发,诸如产业结构单一与就业机会不足、 人才持续流失、 住房供给过剩与资产价格走低、 文化氛围淡薄、 创新资源缺乏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为生活方式庸俗化、 社会交往强关系化、 经济增长模式僵化、 创新资源衰竭化。概况而言,可以理解为‘小城市病’的‘庸堕化’ 现象。”
3、文化缺失对于“小城市病”形成的重要作用。
“文化场所和文化机构是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活力和现代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必须包含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化资本的积累。缺失文化发展的城市化,一定不是完整的城市化。”
“城市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品格,那是不可持续的,这已被当今发达国家的无数事实所证明。现代化要求政府的执政作为和城市建设要有现代文化含量,要有健全的城市文化设施。然而,现实是中国较高层次的文化资源,几乎全部分布在以北京、 上海、 广州等大都市为主的中心城市,甚至包括沿海发达地区的小城市,其城市公共文化场所与高层次文化场所资源也都普遍缺乏。由于缺乏现代文化资源,小城市一直陷入了现代文化品位缺失性的庸俗化。”
4、小城市人口结构中乡村人口主导趋势的出现。
“小城市城市生活方式的同化能力不足导致了城市乡村化的反向同化趋势。由于小城市的原生人口与周边乡村的紧密联系,导致小城市语言与文化、 生活习惯难以完全‘现代化’ ,导致其现代化的同化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小城市新增人口的‘乡村化’ 越来越使得人口结构呈现一种农村人口主流化趋势。”
“这种乡村人口主流化现象,不仅在风俗惯习上,而且在语言和社会关系上出现一种反向同化趋势,即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胜过现代城市生活方式,农村文化惯习超越城市文化惯习,乡村人口仍然易于接受农村生活理念而非现代城市生活理念。”
“由于农民自身内在的乡土文化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迅速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而需要较长时间的自我调适和城市适应的过程。这样的现象也被称为‘半城市化’ 或‘都市里的村庄’ ,最终导致小城市越来越像农村的聚合体,而非城市性的生成地。”
5、小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活力日趋弱化。
“小城市的经济活力不足,缺乏产业支撑。大量小城市都存在就业门类较少,就业机会紧张,静态失业率较高,人口外流明显的现象。特别是全国有 130 多个资源枯竭性小城市,因为产业资源的衰退,不少陷入了‘枯城’化命运 。结构型的就业门类少、 静态失业率较高,从而导致小城市的年轻劳动力不得不选择以外流务工为主。”
“城市发展模式的僵化,越来越暴露出小城市的产业困境。近年‘鬼城” 在小城市频频上演。小城市房地产的虚假繁荣早已开始呈现扩大化趋势。”
“空间城镇化的盲目冒进,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的工地化,更使得城市的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处于泡沫化状态,使整个城市处于一种‘浮躁式的建设’状态 。小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任何发财的资源都显得稀缺,导致城市资源争夺呈现暴力化倾向。近年来,媒体报道出来的各种刑事案件,与中国城乡结合处出现的一些黑社会化暴力现象不无关系。这种暴力手段获取项目的现象长期存在,使得一些老实本分守法公民根本无法获得正常发展机遇,创新创业很难在小城市有序展开,这已然严重损害了小城市的市场化发展能力和城市经济活力。”
6、高等教育资源与高层次知识人才缺失,导致小城市整体知识水平长期处于低层次化。
“在缺失高等教育资源及高等教育精英群体的小城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一种‘人才荒漠化’现状。这必将最终削弱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识审美层次,导致小城市很难具备如大城市一样的创意阶层与文艺青年,不仅削弱现代城市文化资本的生产,更破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构建,最终大量小城市沦落为‘庸堕型’城市。”
“小城市日趋浓厚的“庸堕化” 趋势日益排斥精英群在新一轮城市竞争时期,小城市的庸碌化、 庸堕化逐渐被固化,对于高素质人才而言亦丧失吸引力。小城市在人口的同质化、 熟人化、 规模小、 密度低的格局之下,又将通过‘循环因果累积效应’ 而逐渐庸堕化,最终无法吸引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更无力汇聚创新型人才。”
“由于经济发展势差和堕距的存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城市人口都几乎没有变化 。这种因小城市性格所致的城市文化日趋封闭、 活力缺失,最终导致了小城市在庸俗化、 封闭化、 堕距型的社会氛围中持续滑向了‘小城市发展陷阱’ 之中而难以根本扭转。”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95566.html

相关阅读:《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