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读书笔记之慢读读书会《论语》研读第五期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2016年11月22日19:30,慢读读书会第五期《论语》研读读书会如期举行。参加本次读书会的成员有张檀琴老师、赵海燕老师以及二十余名科大学生,读书会由燕晓鹏同学主持。

本次读书会中,大家主要讨论了《述而第七》中的“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两句经典。

读书会伊始,老师和同学们琅琅的诵读声依旧有力地在综合楼内不断萦绕,浓郁的书香之气始终弥漫在整个读书会中。接着,老师和同学们正式进入到研读经典环节。

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在第一句的讨论中,我们学习到,《郑玄注》认为孔子过去的时候对于周公之道是一种“庶几”的状态,并不能完全理解周公之道,而在孔子年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完全体悟圣道,即“圣道既备”,因此“不复梦见之”。皇侃注本这样解释,孔子是要仿照周公做一代名相,恢复并弘扬礼乐制度。这里将孔子视为一个追求周道的普通人,所以会做梦,而梦见周公则是出于孔子的感慨,从而寄托于梦来进行表达。朱子则围绕着“梦中是否见周公”、“为何早年梦而晚年不梦”和“孔子不梦周公是何征兆”等问题展开阐释。他认为孔子年富力强的时候,立志要推行周公之道,所以能够梦见周公,到老了不能推行周公之道了,就再也没有这个心了,因而也不再有这个梦了,从而感叹孔子自己的衰老和世道的衰落。刘宝楠对于这句话的注解则基本与朱熹的阐释相差无几,认为“人之老也形益衰”,并无全新的阐发。宋翔凤的理解则是孔子崇尚周礼,但是周礼已经陆续遭到破坏,所以这个梦便不复存在了。最后,《戴氏注论语小疏》与皇侃注本一样,认为孔子志向在于实现如同周公时期的治理效果。

第一轮研读气氛愈演愈浓,大家的兴致极高。赵老师肯定大家的认真付出的同时,希望大家一定要将字面搞透,一起读书,积极讨论,从而获得更加全新、本质和深刻的理解。张老师则从自身实际出发,风趣幽默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众多比较印象深刻的梦。大家在这种欢快的讨论中,不仅联想到了自己的梦和庄子的“梦”,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切身实际来充分还原、体会文本。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短暂的休息后,精彩的第二轮研读如火如荼地继续开展起来。郑玄注本对于这一句经典的解析十分简单,用一句话来勉励我们要勤加学习。皇侃的《论语义疏》认为,孔子这里是一种自谦的说法,认为自己“非生而自然知之者也”。孔子由不生知到现在的有所知,则是由于他喜好古人之道,疾速地求道的结果。朱子把“生而知之者”解释为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必学就可以知道,把敏理解成勤奋努力。他引用尹?的话,认为孔子作为生而知之的圣人,常常说自己好学,不只是勉励别人。因为生而知之的是义理,至于礼乐制度、各种事物,古今事变,也是必须经过学习然后才有可能弄清它们的实情。接着,各组同学又对刘宝楠、戴望和康有为的注本进行了一一交流,大家发现刘宝楠的注解是错误的,戴望的基本观点与郑玄相似,康有为则没有全新的阐释。

在这一轮讨论中,赵老师认为要将知和学分开进行说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都是同一个“性”,孔子的“非生而知之”其实是对最高智慧的一种敬畏,教育大家在“闻道”的过程中,要清空自己,从认识自身开始,从而逐渐实现对“天道”的真正体悟。张老师则是从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感发,希望同学们都能做到“好古”,此外还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根据自身体会所创新出的读书、学习和做学问的所应具有的四种不同程度的境界,即发九牛二虎之力,用婴儿吮乳之力,尽妇女分娩之力,竭永追爱情之力。

今晚的读书会整场气氛高涨,分享者精心介绍,聆听者用心倾听并积极互动。读书会也逐渐提高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让同学们慢慢学会如何挖掘书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相信同学们最后一定都能真正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76775.html

相关阅读:《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