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就《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的作者说,“一些教师还没有看这本书就产生反感,仅从书名就得出结论说,我是又一个诋毁老师的人”。然而,这本书绝无诋毁老师之意。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讨论了那些在美国这个年轻国家的历史上出现的著名人物、主要事件和与某些骚动时期相关的公民权利问题。围绕所谓的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大陆、奴隶制、对外战争、公民权利、社会阶层以及这些事件对美国社会的影响等主题,洛温提出大量质疑。每篇文章都包含很多真实的信息,都会引起我们对我们所知的美国历史的回忆,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引导读者突破教科书限制,引发自主思考方面,洛温是成功的,而且他每次都能用不同的方法引起我们在情感、信仰和理想上的共鸣。此外,他清晰地定义了当前教育体系与恰当的历史教学对决的方式??全部例证出自带有偏见的美国教科书出版商以及大量不合格的 教师编写出版的美国历史教科书。
二、这本书为何吸引人
《老师的谎言》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洛温对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充斥着无聊乏味和满纸谎言的原因的考察。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洛温并没有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拥有权势的精英们,是他们从根本上控制着这些书的出版。相反,洛温的结论是:这些现象制造了一定破坏,但是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是由于阴险的加工所造成的。例如,由于许多历史教师并不真正了解他们的科目,他们不敢挑战或教授教科书以外的知识,这也是造成教科书成为教育权威的一个原因。即便是合格又充满激情的教师,也常常害怕脱离教科书。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不把美国描绘成一副美丽的图景,那将会伤害到学生们。最后,教科书出版业的动机也可以理解,他们对售出图书的意愿,远大于讲出真相。
洛温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你揭穿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些谎言时,美国不会因此就变得可憎起来,尽管像哥伦布这样的历史人物将变成争议的话题,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成为恶棍。与此相反的是,充满冲突的美国历史会展示出它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掩盖和歪曲这些冲突,如同告诉孩子他的父母是完人一样。孩子不仅仅会对这些陈词滥调感到厌烦,而且很快会发现那是假的。如果孩子意识到他的父母犯过错误,他不仅不会讨厌他们,或许他会更加赞赏他们的人性,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作者在文章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眼中的“谎言”说历史中有谎言,那不啻是扇了以历史研究为职业的史学家一个响亮的耳光。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中指责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史学家所编织的谎言。通览全书,该书指出了两种谎言:一种谎言是,本来事实是这样的,而显示给读者的却是事实的反面,即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等情形;另一种“谎言”是,美国教科书没有选择反映事实的事件或者图片。如在描述越南战争时,作者认为僧人坐在西贡街口自焚,以抗议越南政府;一个小女孩赤身裸体在公路上奔跑,以逃避燃烧弹的袭击;警察局长枪决一个惊魂未定的越共男人,用左轮手枪对准他的头部的一侧;梅莱大屠杀中布满尸体的壕沟;美国人用直升机从西贡的屋顶上撤离,绝望的越南人试图爬上直升机。美国教科书没有选择作者认同的典型图片,因而作者断定美国教科书故意在向学生隐藏政府的罪恶,隐藏美国军队给越南带来的灾难,掩饰美国政府在越战的狼狈失败,是对学生的撒谎。
四、面对教科书中的“错误”,洛温的建议是什么
面对令人失望的历史教科书,洛温指出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的话题应该少而精,让学生去钻研一些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在争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懂得历史不只是答案。一个人所得到的答案部分取决于他所问的问题,而一个人所问的问题又部分取决于他提问的目的,以及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教师需要学生习惯这样的立场:学生之间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是正常的,只要他们的观点是建立在严肃的历史研究之上的。人们有权利维护自己的观点,但是不能硬说自己所说的就是事实。证据必须是被引用的,而非被炮制的,不以证据为基础的观点不能得到过多的重视。洛温还提倡教师学会运用从现实回溯历史的教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去批评现行的教科书;主张老师多用第一手资料去创造性地教历史,面对各种历史素材,要学会正确对待,注意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它是什么时候和为什么写的(或画的,等等)?我们要注意可能的读者(参观者)所属的社会结构。我们要考虑创作者试图通过这些读者(参观者)达到什么目的。这就是社会学家们所称的“知识社会学”的一种。
第二个问题,仍是历史编纂学的问题,它代表的是什么人的观点。说话者、作者等人在社会结构中居于什么地位?那一观点服务于什么样的利益、什么人,或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谁的观点被忽略了?学生们或许会尝试以一种不同的观点重写历史,并懂得历史难免会带有偏见。
第三个问题,那些论述可信吗?假定处于同样的形势之中,经历同样的社会化过程,那么每个群体的行为都会那么恰当???就像我们可能这样吗?这种研究还要求考查著作是否存在内在的矛盾,它前后一致吗?它的某些结论是否与其他结论相冲突?
第四个问题,那些论述有材料支撑吗?或者,其他作者是否不同意那些论述?这个问题将我们带到第二手的历史与社会研究文献面前。
第五个问题,在读到那些文字或看到那些图像之后,一个人对被那样展现出来的美国可能会作何感想呢?这类分析还包括考查作者对文字与图像的选择。
五、结语
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洛温力求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面对各种史料学会去伪存真,并且能够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其实,历史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批判性、反思性思维。正如柯林伍德所言:“历史思维总是反思,因为反思就是在思维着思维的行动,而且我们已经看到一切历史思维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历史是发生过的现实,现实是正在发生的历史。
在自媒体时代,微信的传播和阅读对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现实版谎言问题日渐频出,在微信圈内持续发酵,引发舆论场乱象丛生。当前舆论场最大的浮躁表现是,人们轻易就把某种本能的怀疑抛出来,而根本没有做好提供证据和论证这种怀疑的准备,只是表现出盲目的自我相信、任性的自我评说、跟风的一味谴责,不管是否已弄清了事实真相。其实,面对现实版谎言的频发,有时静默等待比夸夸其谈可贵得多,理性的反思和追问比无谓的猜测和呐喊更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70121.html
相关阅读:《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