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释“止于至善”
前面“释新民”一章讲到君子对于自新和新民要“无所不用其极”,而日新的方向便是“止于至善”。所以在此,我们要阐明的问题有两个:1、何谓至善;2、如何止于至善?
朱熹释至善为“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一事一物都有必然之理,人若能摒弃自己的私欲而按照事物的必然之理行事,并将其推到极致之处,便是至善。
那如何能够达到此极致之处呢?朱熹给出的方法是“盖必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即在一事一物上都遵天理而行,不被私欲所动摇。(很难,需要长年累月的修持工夫。)
今天摘取的这一段《大学》即是阐释止于至善的例证,例证亦分三个层次。
如何具体地将止于至善落实在生活的实处?《大学》论述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即社会中的人随其身份的不同相应要承担不同的道德责任,这种责任体现在我们内心中即是对一事应该还是不应该的判断,我们所应做的是对于应该做的,我们必须承当,即康德所说的“服从于道德律令”。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66695.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