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读书笔记:曾国潘的正面与侧面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即便经过了历史书一遍又一遍的洗礼,我始终难以分清曾国潘究竟该念“fan”还是“pan”。

看这本书之前,我所知道的曾国潘通常被冠以官场厚黑学、职场心计等标签,印象中一位叫胡雪岩的官员也常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我还知道曾是一个清朝段位很高的汉人官员,知道他打了一些胜仗,知道他写了一些絮絮叨叨的家书,知道他会在历史书中高频出现,仅此而已。

尽管本书作者自己也提到,因为曾国潘活跃在太多的“官场成功学”书里,所以他想从细节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曾国潘,但本书的封面上还是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生存哲学”标签,从这一点来看,它与市面上那些写曾国潘的书并无两样。

不过好在,本书对曾国潘的描写,或者说“调查”,确实是从点滴细节出发,从正面到左侧面再到右侧面,尤其是左侧面—收入和支出章节,从他不富裕的祖父辈算起,到他中了进士、点翰林后的“众筹”之路,事无巨细,作者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生活化的曾国潘。

1、坚韧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在《晁错论》里曾这样强调“志”的调性,曾国潘身上所拥有的,正是这种坚韧不拔之志。

从秀才考试被考官公开批责到“画图甚陋”遭同事讥笑,从批评皇帝与被“京师权贵唾骂”到在长沙“打脱牙和血吞”再到江西之困,五次耻辱,他都“好汉打破牙和血吞”。

三十岁那年,曾国潘立下了“学作圣人”之志,开始了日课修行,每天在日志中反思自己这一天的好与不好,与朋友喝酒耽误其他事情要反省,见到美色动心要反省,梦到发财也要反省,还把自己的日志给到朋友监督,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活成了一个禁欲的人,从生到死,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丧失了很多做人的乐趣。

2、与人相处之道

在曾左关系上,左宗棠发迹得力于曾国潘的大力举荐,但两人性格处事相差极大。曾是黏液质性格,打仗时喜欢稳扎稳打,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方案,素以“结硬寨,打呆账”出名,而左则是多血质性格,是极具冒险精神而且看重效率好功之人,这就不可避免的让两人在观点上有所冲突。

从这个方面来看,我们或许能理解现代社会和历史河流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师徒决裂的故事发生,比如书画界海派大师的画家范曾与黄永玉的恩怨是非,相声界里郭德纲与曹云金的江湖恩怨。

作者用庄子故事里的那只猫头鹰来形容左宗棠,则用故事里的??(yuān chú)来形容曾国潘。

曾左的不和,曾国潘每每都是宽容处之,甚至在被指着痛处骂了之后还主动修好,放在现在的偶像剧里,曾大概会被认作是一个“以德报怨”的老好人,但另一方面,曾绝不是一朵“白莲花”,在“太平天国幼天王逃出城”事件中,曾着实狠狠反击了左宗棠一耳光。

曾曾总结朋友之道说,对朋友,首先要诚,第二是敬,第三是恕,最后是不嫉妒。在处理左宗棠的攻击上,曾国潘一是要求自己亲朋好友不回击,避免火上浇油,二是对攻击不闻不问,不予回答,这或许与他的“日课”修为不无关系。

3、众筹之路—人生第一桶金

最为震撼我的,是书里写的曾国潘为了筹到进京当官的车马费,不停奔走的拜客之路。我用了一个近几年很热门的词来形容这段经历——“众筹”。

清朝的官员不像现在公务员福利那么好,即便中了进士点了翰林,他们进京做官的车马费、住所、服装、佣人全都要靠自己搞定,于是曾国潘开始了众筹进京之路。据作者考证,从道光十八年年底回到湖南老家到道光十九年11月离家进京,曾国潘在老家呆了296天,其中的198天,他在四处拜客筹资,足迹遍布湖南十多个县、州,拜客近2000户,里程数3000里左右,相当于一个mini版长征,共筹资白银1489.12两,折算成当今人民币29万元。

这段描写在我看来,既客观呈现了曾国潘的众筹收入,也反映出清朝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关系。虽然是顶着未来京官的帽子美其名曰拜客,实际就是登门要钱,别人看中的,也只是他的投资潜力,这样的情景,对曾这样一个彼时尚心高气傲的人来说,内心一定是五味陈杂吧。

总结来说,曾国潘的进士之路曲折,读书资质平庸,最后靠着自己身上那点拙劲,坚持日课,读书行事打仗,以“呆”出名,坚持稳扎稳打,把自己修炼成了一个智慧的老头儿,“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活在现在的成功学里。

另外,刘瑜的跋写的特别好,Think outside the box,作为政治家,如果体制本身就是错的,在大厦将倾的大清王朝,再怎么折腾也没用,顶多,算是个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潘创立了湘军,打了胜仗,也不过是在效忠于紫禁城里那位少爷。他的日课里,有没有“课”到,对面的那些太平军,也不过是被生活所迫的平民百姓,在四书五经里长大的曾国潘,大抵是不会Think outside the box了。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都不会Think outside the box,这才是我看完本书最警醒的一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58793.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