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湖州任期满,苏轼例行公事向朝廷上书谢恩,无奈小人亡他之心不改,鸡蛋里挑刺,硬说他有讽刺朝廷,中伤皇帝之意。谁让他在奏章中夹了点牢骚话呢?“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是不是“牢骚太胜防肠断”?古代文人多以一文成名,求得功名利禄,也可因一文成为阶下囚甚至遭致杀身之祸。苏轼所处的时代还算好的,皇帝、太后信任他,而就是一群宵小也可让你寝食难安,这正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四个月又二十天的牢狱之灾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
一、东坡居士
此时的苏轼变成了一个农夫,正如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苏轼开荒东坡,于是有了“东坡居士”的自号。此时的东坡也颇有些隐士的意味,正如他自己所说陶渊明是他的前身,但毕竟东坡不是五柳先生,即使做农夫也是做得有滋有味,青菜汤可以发展为“东坡汤”,就更不必说“东坡肘子”之类的美食了,哪像陶渊明“耕植不足以自给”。
二、瑜伽与炼丹
在黄州的日子,东坡开始钻研佛道,潜心研究灵魂的奥秘,有印度的瑜伽术,有道家的神秘修炼法。在我看来,黄州以前的苏轼儒家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达者兼济天下”是多少古代文人所追求的境界,他们饱读诗书,一心救济天下苍生,从他们所读的那些史学、经书可窥见一般。如果说儒家是个人与外界的积极状态,那么佛家便是个人与外物的和解,道家便是外界作用于内心的宁静。儒佛道的思想在苏轼的思想里是如此巧妙地融合。当他有一定的实权时,他便尽自己的可能造福一方百姓,为皇帝分忧,当处于江湖之远,他依然心系百姓,更多的是与百姓同乐,与各色人等友好相处(除官场小人外),他的内心有矛盾,但最终外界的矛盾与内心的矛盾能够和解,这就是东坡,他没有像屈原那样投江以显示其遗世独立,也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归隐过苦日子,也没有像杜甫那样漂泊无依,他到哪里自然会围拢一批人,总是活得逍遥。
三、作品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诗是苏东坡初到黄州时所作,那月夜孤鸿原就是苏轼的化身,那是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的反映。有一首歌《寂寞沙洲冷》,原来源头在这里,歌曲与原词清冷的意境倒也有些相似,不过原没有苏轼的那种孤傲。如果说初到黄州的苏轼有一种孤傲,那么当黄州的赤壁、黄州的一草一木慢慢成为苏轼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便有“风物长宜放眼”的境界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
这段时间,东坡的作品更震撼心灵,更引人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山中遇雨不过一件生活小事而已,苏轼却悟出人生的风雨,喜欢他的《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是怎样的从容,“亦无风雨亦无晴”那是怎样的豁达。敬佩他“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积极进取。欣赏他“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洒脱。羡慕他“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飘逸。更追求他“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释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则耳”可透视出苏轼心灵深处并非一味旷达,毕竟他还是肉身,他还要食人间烟火,不过他给予世界的很多,而索取得很少。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苏轼,与每一个懂他的人都是朋友,都可以互相取乐。难怪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特点喜欢余秋雨的这段话,一种唯美又深沉的文字直击心灵,会让你觉得在东坡的面前自己就是一个俗人。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轻佻的,没有经历过苦难,也很难理解人生的真谛。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少有这样酣畅淋漓、力透纸背的文字,而是一种随意的聊天式的述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更格。在我看来,林语堂先生就是要还原一个作为人的苏轼的本真的一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文豪的一面。
四、翰林学士知制诰
当我们对于苏轼遭遇恨得牙根痒痒时,当我们又与苏轼饱览赤壁月夜后,朝廷传来好消息。苏轼在到达精读八个月之内,连升三级,被擢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离宰相仅一步之遥,此时苏轼四十九岁。这期间,“他拟了约八百道圣旨,现在都收在他的全集中,无不铿锵有声,妥帖拱桥,简练明确。”这一时期的苏东坡应该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一方面,在朝廷上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学,生活上妻贤妾怜子孝,社会上他的名气之盛达到极点。“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学士”更将苏子文风传承。苏轼并没有极力谋求权势,而是致力于文学艺术,他倡导读书人要用头脑思索,要有批评的勇气。
五、集众家于一生
“苏轼创造了中国的文人画。他和年轻艺术家米芾共同创造了以后再中国最富有特性与代表风格的中国画。”在中国书画是同源的,宋四家,林语堂只提到了苏轼、米芾、黄庭坚,说他们都是诗人、画家、书法家,没有提及蔡襄,大概因此人人品不好吧。《苏东坡传》读书笔记系列一、《苏东坡传》读后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15823.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