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本书分两条线索展开,主线是贯穿古今的哲学知识,即苏菲的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讲授的哲学知识,亦即少校艾勃特给他的女儿的哲学讲义。辅线则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类似小说情节,主人公苏菲和她的老师艾伯特的日常,以及后期席德和她的父亲??少校艾勃特的故事。对于哲学知识的内容,以后我将分阶段来重点讲述,这里就写一下辅线的情节吧。
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神秘的来信,信上写着诸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等有趣而深奥的问题。在哲学老师艾伯特的指引教导下,苏菲开始思索,并逐步了解哲学,探索哲学的奥秘。然而,他们最后惊奇的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少校艾勃特笔下虚构的人物,他们仅仅活在少校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生日礼物??一本哲学讲义之中,而讲义的题目就叫《苏菲的世界》。为了能够逃离少校的思想控制,他们精心设计,并取得了现实世界中席德的帮助,最终成功跳出少校虚构的世界,来到了另一个只属于他们虚构人物的世界。整个背景情节是以爱尔兰哲学家??柏克莱的思想搭建的,他否认物质真实性,认为人有“灵”,所有看见、感觉的事物都是“天主力量的作用”,都是心灵虚构的产物,这个我们以后还会提到。按照柏克莱的哲学思想,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少校的虚构的产物,他们的所思所想,观念看法都是少校的观点。可是从另一层面上看,少校和苏菲他们其实都是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的虚构的产物,少校的观点终归是作者的观点。比如说,艾伯特多次提到要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这其实是少校的愿望,但终归是作者的愿望。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苏菲和艾伯特而言,少校就是他们的“上帝”(关于上帝的问题也是哲学界多次争论的话题),而对于整本书出现的人物来说,作者就是他们的“上帝”,也正是因为此,最后,苏菲和艾伯特能够由“以前是他们听我们说话,而我们看不见他们。”变成“现在是我们听他们讲话,而他们看不见我们。”(原著内容),这都是最终的“上帝”??作者的安排。那么,更进一步思考,作者,或者说我们现在的世界,是不是更高层次“上帝”的虚构的产物呢。听起来有点扯淡,但是,哲学永远不能绝对的否定,哲学永远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这也是本书要阐述的道理,同样也是我后面讨论哲学知识的必要前提。
一言蔽之,作者乔斯坦?贾德写的这本《苏菲的世界》,讲的是少校艾勃特给了他女儿席德一本哲学讲义作为生日礼物,而讲义的名字就是《苏菲的世界》,里面的内容讲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的哲学故事,故事的最后艾伯特送给了苏菲一本书,没错,书名就叫《苏菲的世界》。相关推荐:《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摘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09261.html
相关阅读: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
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