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记忆方法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 观经四帖疏》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记忆方法网
本书为善道大师为《观无量寿经》所作的释论,共分四章,玄义分、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四部分。“某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意为总结前人,决定义理是非,作为后世之模板,是为楷定。可见历来对观经的解读争议较大,作者在玄义分中举出七论,作为楷定古今之正论。
首先作者认为佛说观经,但为凡说,非为圣人。经中的韦提希夫人是凡夫,九品行者亦都是凡夫,且整部经是释尊为未来世的五浊凡夫所说,非为圣人,尤其是下三品的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亦如溺水之人,急需偏救,岸上之者,和用济为。“佛之大悲愿力即是救度浊世众生,且往生净土是没有条件的,唯一的要求是信受弥陀救度,专念弥陀佛名。所以净土历来被称为易行难信,信仰本就是信你不信的,因为佛陀早就开示,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法报化三身具足。所谓凡夫,只是落在所相而不自知的世间有情,善恶亦是轮回界里的执著、造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究竟了不可得。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这里明确指出了一切善恶凡夫都能往生的原因全托佛愿力,而非凡夫自力。因所相里的一切造作皆如梦中所为,梦醒了,从梦里带不出一粒砂子,所谓果不生果。所以不论众生修行之力,只论弥陀救度之力,信则得度,疑则不生。
“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其称名是信心全显的称名,信而称之,是为具足信愿行。阿弥陀佛以愿力成就极乐报土,摄取众生不舍,众生念佛为“声声唤醒自己,念念不离本尊”可谓啐啄同时。
关于定散二门和念观两宗。“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要门指自己修行定善或散善,回向往生。又称为”难行道“和”自力“。弘愿则全凭弥陀本愿力,为众生完成不可思议的救度。为”易行道”和”他力”。自然,善不可舍,要舍的是藉修善而能自度的自力之心,而转为报谢佛恩之行。
“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一心回愿往生净土为体” “从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已下。正明付属弥陀名号。流通于遐代。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观经的目的不在十三定观或三福九品,而在于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这里实有可商榷之处,佛说观经的本愿似为开显境智。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这段实有密意,为何得见极乐之相及佛身,韦提希即悟无生?因事比理大,藉境智方能明外境为自心显现,转比量为现量,修习的目的即在于体会真如境的觉受,因在真如境里是同时生起的,方可明如幻,得无生忍。
净土法门全凭一信字,经中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信的是本具的佛性,信极乐净土本来就有一个报身的我存在。论中反复强调他力,即弥陀的愿力,众生藉此方可得度,实不可思议。是七识、八识的我一直在召唤、呼应,只因妄想执着而不知?那么观修就是给背景一个信息,生命有新的需求,时时观想、忆念,不断敲打,门终有打开的那一天。
净土往生都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等于给众生吃了一颗定心凡,凡信者终究得度,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么可否贪心一点,当下得入?一路向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dushubiji/1204871.html

相关阅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王阳明
《工作重在到位》读书笔记200字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3篇
《赤壁之战》读书笔记
《史记》读书笔记500字精选